「曾經,我也有嚴重社交恐懼...」研究 8 年人類行為,我得出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兩個道理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2-23 11:25
文 / 《經理人月刊》葉冠玟
「一到人多的地方,我就渾身不自在」「只要發現有人在看我,我就很容易臉紅、突然結巴……」對於與人往來感到焦慮的人,往往會有上述這些煩惱,甚至因為對社交的恐懼,導致從小到大,人際關係一直都沒辦法改善。
「其實,我也曾是個社交恐懼症患者。」現為《財星》500 大企業人際智商教練的凡妮莎 ‧ 范 ‧ 愛德華茲(Vanessa Van Edwards)大方表示,自己的學生時期曾發生走進校門後、一準備開始和同學互動,蕁麻疹就會發作,因此只能穿長袖、長褲遮掩紅腫發癢的皮膚,可想見交友狀況也是奇慘無比。
為了改善自己的社交恐懼症,凡妮莎大量閱讀探討人類行為的書籍,包含心理學教科書、社會學研究著作,並進行無數次的研究實驗,希望可以設計出可靠又可行的社交祕技,提供給所有在人際相處上遇到困難的人參考。過去 8 年來所累積的研究結果,凡妮莎已透過工作坊及線上課程,傳授給了數百萬名學生。
「事實證明,人類行為背後都有一套潛藏的規則。只要用對方法,就算天生缺乏人際技能,也能透過後天努力習得。」在近期發表的新書《跟任何人都能愉快相處的科學》中,凡妮莎提出了 2 個建議:
1. 不要為了迎合他人,而「假裝」自己
凡妮莎曾在一次調查中,向上千位讀者詢問:別人的哪種習慣最讓你覺得惱火?
A. 話太多
B. 太安靜
C. 表裡不一
D. 愛炫耀
最終高票勝出的選項是「C. 表裡不一」,以 63% 的得票率,遠超過第二名「D. 愛炫耀」,得票率僅有 22%。對此,凡妮莎解釋,比起愛炫耀、顧人怨的類型,「假裝」出和自己本性不符的樣子,像是明明不開心,卻總是勉強擠出笑容;明明話很少,卻總是試圖高談闊論的人,其實更讓人討厭。「刻意假裝,不只要付出更多精力,還會遭致反感,讓人覺得你表裡不一。」
此外,「『來者不拒』是我聽過最糟糕的忠告,」凡妮莎強調,那些鼓勵大家盡可能多參與交流活動、研討會、與陌生人喝咖啡等等,不能錯過每次交談機會的說法,研究表示,這根本是胡扯一通,只會更加提升造成你表裡不一的程度。「你『可以』和任何人融洽相處,但沒有必要和所有人融洽相處。畢竟,你的目標不是吸引所有人,而是吸引你的目標對象。」
就像沒有人會預期一名運動員可以做好球隊上的任何位置,你也不需要要求自己扮演好每一種社交角色。「社交作戰策略的重點不只在於制定策略,也在於善用你的社交長處,站穩你適合的位置。」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與人一對一的交流中有較好的表現,就不需要成天帶著一堆名片,走訪公開場合、參加餐敘,學習「如何炒熱氣氛,以爭取生意機會」,而是應該聚焦在小會議室、咖啡廳甚至即時通訊軟體等等「你能活躍其中的地點」,找出你最不會感到焦慮害怕的方式,與人展開對談。
2. 光說謝謝還不夠,要能找出適合對方的表達方式
婚姻與家庭治療師蓋瑞 ‧ 查普曼(Gary Chapman)與保羅 ‧ 懷特(Paul White),曾針對職場關係進行研究,發覺在職場上,「缺乏賞識」是個極為關鍵、卻經常被忽略的現象,也是人與人的關係會出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光是去年,就有 65% 的美國人表示自己在職場上未受賞識。你不妨想想看,上一次獲得主管稱許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什麼時候?當時主管又是如何表達的?
在同一份調查中顯示,88% 的主管都以為員工離職是為了「錢」。諷刺的是,只有 12% 的員工離職是因為財務考量,剩下的 88% 都是因為「工作滿意度」不佳,而賞識,絕對是影響滿意度的其中一個要素。
凡妮莎指出,對於擔負艱難任務的員工、忙著收爛攤子卻沒有獲得感謝的同事,以及總是覺得自己付出沒得到回報的工作者,都會產生不受賞識的感覺,逐漸消磨掉他們的熱情。
這也是為什麼,當你想要改善人際關係和職場現狀時,必須學會「賞識的語言」的原因。簡單來說,透過表達你對他人的賞識,就有機會維繫住雙方的良好關係互動。但凡妮莎提醒,「光說謝謝是完全不夠用的,因為每個人表達與感受賞識的方式都不一樣。」
舉例來說,面對喜歡走到座位旁找人聊天的同事,或許適合透過相約對方共進午餐,定期關心對方近況來相處;與喜歡寫小紙條、發訊息的人互動,可能更適合藉由 email、LINE 或是小卡片,用文字來互動;會在你生日時送給你親自做的蛋糕,而不是現成商品的人,當你要反過來表達祝福、支持或讚賞時,就需要考慮到自己的「服務舉動」是否夠有誠意,像是為他規劃派對、幫他完成一項任務等等。凡妮莎表示,「想知道別人喜歡被如何對待,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就是觀察他們怎麼對待他們喜歡的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2018 年 2 月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來源:《經理人月刊》 2018 年 2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經理人月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