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銳實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2-12 08:29
簡析「銳實力」(葉柏毅專題報導)
最近,在國際政治當中,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做「銳實力」,指的是某些極權政權,得以用本身所具有的實力,強迫並操縱國外政治。這個詞,顯然很具針對性地直指中國。但是,什麼叫「銳實力」呢?
簡單來講,所謂「銳實力」(sharp power)這個概念,是源自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在 2017 年 12 月所出版的一份報告,題目叫「銳實力:崛起的專制主義的影響」。在這份報告中,正式提出「銳實力」這個名詞。報告中指出,像是中國與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動輒花費數十億美元的鉅款,運用包括各種文化交流與活動,或是利用教育、媒體與資訊等,營造並滲透他們想要傳達的輿論與觀念。因為這種影響力,既不像硬實力那樣具有強制性,也不是像軟實力那種「魅力攻勢」,但卻是靠著長時間花大錢,造成「水滴石穿」式的破壞力,因此這樣的做法,才會被稱為「銳實力」。像是中國大陸近年來,在各國所設立的「孔子學院」,就被視為是一種「銳實力」的展現。報告指出,「銳實力」之所以需要高度關注,就是因為它的作用,有如長矛匕首,或是注射針筒一般,深具穿透力與破壞性。英國「經濟學人」期刊,也在一篇報導中提到,所謂「軟實力」,是一個國家利用它們的文化與價值觀,來潛移默化他們對外的影響力;但是「銳實力」,則是專權國家,將它們政權的片面意願與思想操控,刻意強加在其他國家社會當中。由於具有強制的穿透性,就像打針注射一樣,因此才以「銳」來形容這樣的做法,是「具有強制性、穿透力,企圖對特定目標強加及塑造特定價值觀」。
依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網的介紹,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是由宏觀角度,試圖全方位地從理論到實踐方法,去探討一個國家,如何有效維護自身地位的知名學者。他以在冷戰結束時期,提出所謂「軟實力」的概念而聞名。如果依奈伊的分類,他將一個國家的實力,分成「經濟實力」、「硬實力」,也就是軍事實力,以及「軟實力」,主要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及民意等方面的影響力。而如果綜合運用硬實力及軟實力,來實現國家目標的話,則這種綜合實力的運用,則稱為「巧實力」。
不過,奈伊的這些分析,似乎無法完全說明中國與俄國等國,近年來對世界各國所發生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家民主基金會」在分析之後,認為需要用另外一種概念,來解釋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與俄國試圖對世界各國所發揮的影響力,而這個概念,就是「銳實力」。而奈伊也同意「銳實力」這樣的概念。正是奈伊在美國知名雙月刊「外交事務」中,撰文指出,中國在世界各國,廣設的「孔子學院」,就是一種銳實力的象徵,具體方式就是企圖要干涉西方社會的學術自由。奈伊指出,中國和俄羅斯企圖利用他們的「銳實力」,操控其他國家的輿論,這種挑戰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面對這樣的挑戰,一個真正民主的政府與社會,不能反應過度,而是應該以民主國家真正的「軟實力」優勢,也就是資訊傳播的自由、開放,來向大家揭發真相,這才是對付「銳實力」最好的方式。
因此,總而言之,「軟實力」是讓一個國家的民眾,主動地去欽慕另一個國家與社會的文化及價值觀,好比說日本的動漫,南韓的影視工業,就是一種軟實力的展現。而所謂的「銳實力」,則是帶有「不得不」的強迫意味,或是潛伏在其他社會的機制,像是利用簽證、撥款、投資或左右輿論的手段,利用煽動、欺凌、施壓,試圖迫使被影響的國家無條件臣服,以達成影響其他國家的目的,這種方法,就可以是「銳實力」。如果還是對銳實力這個概念很模糊,或許可以用之前澳洲總理滕博爾的驚天一怒,還氣得用中文說「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來當例子。滕博爾說,中國無所不用其極地在澳洲,利用政治獻金與華文媒體,企圖左右澳洲政治,因為他決定要收緊對於政治獻金的規定,並且加強反間諜法,來抵制中國對澳洲無孔不入的滲透,這就對所謂的「銳實力」,做了最具體的說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