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腸病毒發威 開學防感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8-30 12:05


天氣炎熱,腸病毒疫情也隨之增溫, 梧棲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小兒感染科高佳慧醫師表示,最近兩週以來,門診常見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的小朋友,與以往泡疹性咽峽炎為主不同,症狀是手腳有明顯的水泡,讓家長看得心驚膽顫,幾乎十個病患中就有一人確診罹患腸病毒,兒童病房也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是因為腸病毒症狀嚴重而住院治療,由於國中小陸續開學,醫師提醒加強防範。

(張文祿報導)


一歲半的陳姓女嬰,因為雙薪家庭,平日白天都由托嬰中心照顧,上週末出現發燒,媽媽以為是天氣太熱沒有很在意,兩天後女嬰的嘴巴周圍、手腳都出現許多潰瘍與水泡,嚇壞媽媽了,八歲的姊姊也在兩天後出現發燒喉嚨痛與手腳水泡的狀況。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高佳慧醫師檢查後,確診姊妹都罹患典型的腸病毒手足口症,而姊姊應該是跟妹妹接觸而被傳染,雖然症狀較輕,但仍有發燒吃不下的症狀,媽媽只能被迫放下工作請假在家照顧兩個孩子,忙得心力交瘁。

高佳慧醫師表示,多數腸病毒感染沒有明顯症狀,有些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臨床表現常見為手足口病及泡疹性咽峽炎。小於五歲的幼兒比較會出現反覆高燒,咽喉水泡潰瘍無法進食的症狀,有些少數病人會出現腸病毒重症,包括嗜睡、嘔吐、心跳快、肌跳躍反射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腸病毒手口足症一般由 A 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 71 型感染所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小病患常因口腔潰瘍無法進食造成脫水須住院治療,病程約五到七天。泡疹性咽峽炎主要由 A 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三到五天。

高佳慧醫師呼籲,小朋友放學後,應先洗澡換衣服,避免傳染嬰幼兒。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