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政治化傾向越來越嚴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政治化傾向越來越嚴重
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政治化傾向越來越嚴重

最近采取過度量寬成了全球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一種時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對全球央行貨幣政策提出了獨到見解,他指出,各國央行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將是新一輪金融危機的根源。由於期限錯配及貨幣錯配,現代金融體系具有內在不穩定性,當央行采取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時,就是對這種金融體系內存不穩定過度擔保,並將這種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無限放大,直到最後金融危機爆發。在這過程中,巨大收益為少數金融機構獲得,最後金融危機爆發的成本則讓全社會來承擔。就此,當前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豈能說沒有誤入歧途?對此,整個社會得密切關注。



美國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六年多了,但是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過度信貸擴張的政策來拉動本國經濟增長。先有美國與中國,后有日本等,最近,采取過度量寬成了全球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一種時尚。

比如,近一二個月來,先是中國央行降息,接著有澳大利亞、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等20多國家央行都在降息,或是采取競爭性貨幣貶值。丹麥把官方存款利率降為負值。即使是最重視穩定的國家也采取了出人意料的動作。除了降低利率,瑞士央行還突然宣布“脫歐”。

幾天后,新加坡也出人意料地改革匯率制度。隨后,歐洲央行采取了規模龐大、相對限制更少的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對於中國,要求央行再次降準降息的呼聲更是高漲。一句話,全球各國央行都在采取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

至於各國央行都這樣做,目的是什么?是救本國之經濟嗎?如果是救經濟,難道過度的信貸擴張是全球經濟振興唯一的方式嗎?如果全球各國央行都這樣做,實際的后果會是什么?按照一般的經濟學理論,過度的信貸擴張一定會導致資產價格泡沫並引發金融危機,難道這些各國政府都沒有看到嗎?目前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是不是已經誤入了歧途?

正如現任印度央行行長拉詹早就指出的那樣,當前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政治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因為,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不少國家政府為了化解居民收入不平等及民眾對未來不確定性焦慮和不滿,紛紛采取過度寬鬆的信貸政策,因為這是一條障礙最少的路,它不會如收入再分配的稅收制度改革那樣造成巨大的爭議。而且這種過度信貸擴張政策不僅可推高房價及各種資產價格,也可以增加住房持有者財富增長之幻覺,同時又可拉動其他消費。

也就是說,對各國央行來說,這種過度擴張的信貸政策,其收益大,見效快,受益面廣,而且成本又在未來支付。因此,對於現行的政府來說,無論民主制度國家還是其他制度國家,過度量寬的貨幣政策是政府一本萬利的政策。事實上,近幾年來美國與中國等,就是通過這種過度擴張的信貸政策,吹大兩個巨大資產泡沫(中國房地產及美國股市)。現在不少國家央行所采取過度量寬的貨幣政策也是如此。

我們可以看到,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采取了一輪又一輪量寬政策,從而使得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規模擴大四倍以上,但是這不僅沒有引起物價水平上升,反之整個物價水平還面臨著通貨緊縮的風險(目前全球的情況都是如此)。何也?估計這里既有統計指標與現實脫節的問題,更有大量貨幣流出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在金融體系內循環的問題。

實際上,可以看到這幾年美聯儲大量的貨幣發行,但這些貨幣讓美國的股市一直在創造奇跡。美國股市自2009年3月大奇跡日見底反彈以來,標準普爾指數從666點漲到當前2115點,道瓊斯指數的情況也是如此。而美國股市的走勢幾乎與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增長成正比。也就是說,美聯儲量寬發行了大量貨幣,但這些貨幣都流入美國股市,最大受惠者正是美國的股票市場而不是實體經濟。在這個時期,美國證券按揭業務也創新高正說明了低成本的融資紛紛流入股市。

中國情況也是這樣。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之后,中國采取比美國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后五年的時間里,銀行信貸及社會信用(這主要指影子銀行)出現前所未有的過度擴張。僅是銀行信貸過度擴張就無可復加。比如到2013年底,中國建國64年,前60年信貸增加僅30萬億,但2009年至2013年的四年里則增加了近40萬億。如果加上影子銀行的信用擴張,其數量更是大得驚人。

而這種銀行信貸過度擴張的結果就短時間內吹大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讓北京等許多城市房價十年內上漲近10倍。同樣,最近歐洲與日本的情況也是如此,日本的股市創15年新高,歐洲不少國家股市也在創歷史新高。

也就是說,當前全球各國央行都在采取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最為受益是股市及房地產市場,推高各類資產價格,對拉動實體經濟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各國央行量寬政策是這樣,這里就有幾個問題要思考了。當前各種資產價格全面飚升時,最為受益的群體又是誰?盡管其受益面會不小,但是它是普惠性的嗎?如果不是,那么這種貨幣政策又對誰有利?

事實上,有研究表明,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社會財富分配不公越來越嚴重,社會極少人的財富增長越來越快,但絕大多數人的財富增長少甚至於沒有增長。如果加上貨幣對內貶值(即大量貨幣發行),那么絕大多數人財富的相對比重會越來越小。

美國情況是這樣,中國情況更為嚴重。可以看到,就在這十年的時間,政府通過過度擴張的信貸來推高房價,讓整個社會的財富短時間內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絕大多數人的相對貧困越來越嚴重。這就是當前各國央行所采取的過度量寬政策一個重要結果。如果是這樣,那么這種量寬政策只是損害絕大多數人利益的政策。

同時,各國央行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將是新一輪金融危機的根源。由於期限錯配及貨幣錯配,現代金融體系具有內在不穩定性,當央行采取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時,就是對這種金融體系內存不穩定過度擔保,並將這種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無限放大,直到最後金融危機爆發。在這過程中,巨大收益為少數金融機構獲得,最後金融危機爆發的成本則讓全社會來承擔。就此,當前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豈能說沒有誤入歧途?對此,整個社會得密切關注。

當前各種資產價格全面飚升時,最為受益的群體又是誰?盡管其受益面會不小,但是它是普惠性的嗎?如果不是,那么這種貨幣政策又對誰有利?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