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億元級賬戶數量暴增網下打新、大資金抄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2-09 08:47
3103.64 點,這是上證指數 2016 年 12 月 30 日的收盤點位,2016 年深成指以 19.64% 的跌幅位居全球主要股指跌幅之首,滬指以 12.31% 的跌幅位居第二。
而在 2016 年二級市場並不理想的情況下,為何持股市值在 1 億元以上的 A 股賬戶反而逆勢暴漲 30.3%,甚至超越了上證指數 5178 點時的水平,其中原因又是什麼?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查。
猜想一:源於網下打新需要
2015 年 11 月,證監會在股市大幅調整之後重啟 IPO,並實施新一輪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取消了新股申購預繳款制度,使得打新成本大幅降低,更多的投資者可以參加新股申購。
去年下半年以來,新股發行速度明顯加快。證監會發放 IPO 批文的速度由此前的每月一批、兩週一批過渡到每週一批。隨著新股發行速度提升,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打新情緒高漲。
實際上,新股申購可分為網上申購和網下申購,其中,網上申購主要面向資金量較小的廣大個人投資者;最低市值門檻僅為 1 萬元。網下申購指不通過證券交易所網上交易系統而進行的網下配售新股,主要面向大資金機構投資者和資金量較大的個人投資者(牛散)。
相比網上申購 0.02% 左右的中籤率,網下申購只要是在網下詢價中的有效報價部分,都能 100% 確保按照網下獲配比例獲配新股,只是網下獲配比例一般由主承銷商確定,目前大部分股票獲配比例約在 0.01~0.05%。
雖然近期次新股板塊持續回落,新股暴漲 “神話” 不再,網下打新的年化收益率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也確有所下降,但似乎並不能影響投資者參與網下打新的熱情,畢竟只是少賺錢而已。而正是由於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打新情緒高漲,相應的網下打新門檻也是水漲船高。
資料顯示,伴隨著 2016 年下半年 IPO 提速,網下打新的門檻由最初要求申購前 20 個交易日日均市值 1000 萬元(滬深兩市分開計算),到目前普遍的 5000 萬元, 2017 年兩市更是雙雙出現 6000 萬元的申購門檻,網下打新的門檻正在不斷提升。業內分析照此推測,網下打新門檻或愈發高漲。
在網下打新門檻不斷提高的背景下,那些有志於參與網下打新的大資金投資者也必然面臨提高賬戶所持股票總市值的局面。而按照目前普遍的 5000 萬元,甚至 6000 萬元的申購門檻,如果要同時在滬深兩市都參與網下打新的話,所持股票的市值至少要在 1 億元,甚至是 1.2 億元。
猜想二:源於大資金進場抄底
也有分析指出,億元級賬戶暴增源於大資金進場抄底所致。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了 2015 年 1 月到 2016 年 12 月上證指數和 1 億元市值以上賬戶數變化對比關係後發現,期間,上證指數和 1 億元市值以上賬戶數變化走勢大體吻合,幾乎是同步變化。
不過,2016 年下半年,1 億元市值以上賬戶數增長的速度,要明顯快於上證指數上漲的速度,這或說明 2016 年下半年有場外資金開始入場,而 2016 年下半年 IPO 速度也明顯加快。
有分析人士指出,對 2016 年下半年入場資金而言,很可能是看到 IPO 加速之後網下申購新股的機會。實際上,根據興業證券 2017 年 1 月 17 日發布的研報顯示,2016 年參與新股網下申購的 A 類、B 類、C 類投資者平均賬戶數分別增加 68.94%、27.4% 和 1327.91%。
在 2016 年新增大量投資者參與網下打新、網下打新門檻也隨之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投資者入場買入底倉也就不足為奇了。上述分析人士還指出,對這些打新資金而言,其首要問題便是保證本金的安全性。本金一旦出現大額浮虧,很可能會導致網下打新所獲得的收益不能覆蓋其本金的損失。所以,這些資金必然會更青睞於比較穩健的藍籌類股票,而不可能選擇中小創。
這個原因也許可以部分解釋 2016 年以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中國石油、中國人壽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的表現要遠遠好於中小創的現象。
實際上,根據 105 家基金公司披露的 2016 年四季報數據,總體來看,2016 年四季度,權益類基金更多依靠調整持倉結構應對市場變化,其中製造業、金融業等白馬大藍籌的倉位小幅上升,中小創股票倉位則明顯下降。
此外,另一個因素也不容忽視,那就是 2016 年以險資、產業資本為代表的大資金一度在資本市場十分活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東方財富 Chioce 數據粗略統計發現,截至 2016 年 12 月 30 日,有 63 家上市公司被各路資本舉牌 98 次,涉及總金額達到 843.67 億元。其中,以安邦保險、前海人壽、陽光人壽為代表的險資在 2016 年曾舉牌中國建築、伊利股份、万科 A、吉林敖東等多家上市公司,合計耗資 257.93 億元。
不過,2016 年舉牌耗資最多的並不是險資,而是產業資本。
2016 年產業資本共舉牌 27 次,涉及 14 家上市公司,耗資約 330 億元。例如中國恆大集團通過其附屬公司多次買入万科股權。此外,還有各路私募基金——2016 年舉牌 47 次,涉及 35 家上市公司,合計金額達到 221.12 億元。上述各路資金的舉牌潮客觀上也造成了 2016 年億元級別賬戶的大量增加。
針對持股市值億元級別賬戶大增現象,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中原因或有兩個方面:一是投資者看好 2017 年的經濟形勢。結合各項經濟指標來看,2017 年經濟開局良好,行業基本面保持恢復性回升,結構優化繼續深入發展,投資者對資本市場前景預期較為樂觀。二是 A 股正在靜待養老金入市的春風刮起,目前的市場投資者亦為養老金入市做好了準備,這是明顯的"羊群效應"。”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認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近來包括樓市、債券市場、實業沒有太好的投資機會而股市此前完成了去槓桿的動作,從這些地方出來的大資金流入股市所致,簡單地說就是機構在進場、散戶在離場。”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