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馬習會釋重要訊息 九二共識基礎上交流無禁區 為和平發展定錨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專家指出,「習馬會」釋放重要訊息:兩岸只要認同「九二共識」,就存在無限可能。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作為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習馬會」在大陸學界引發持續反響。有學者表示,「習馬會」釋放重要訊息,表明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交流沒有禁區,兩岸融合手段將更為靈活務實。具體來看,兩岸事務主管設立溝通熱線、陸客中轉、貨貿協議協商、兩岸學者共同書寫抗戰史、陸生赴台學習,將助推兩岸融合大趨勢,兩岸關係在正確的軌道上繼續前行。進一步確認和肯定了「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堅實基礎,為兩岸關係定下了和平發展的「船錨」。
香港《文匯報》報導,全國台聯副會長、台灣問題專家楊毅周與台灣各界往來頻繁,他結合自己切身感受指出,「習馬會」釋放了促進兩岸融合的重要訊息:兩岸只要認同「九二共識」,就存在無限可能。楊毅周談到,雙方跨越歷史包袱的會面表明,只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沒有什麼不能突破,亦不存在禁區。台灣同胞所關心的各項議題,都有商量的餘地。但是相反,若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目前所取得的一切交流成果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將倒退至2008年以前、甚至上個世紀80年代動盪不安的局面。
有學者認為,「習馬會」後,兩岸融合加速可從具體合作進展窺見一二。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指出,對於台灣方面提出的具體的事務性建議,大陸皆給予積極務實的回應。如台灣方面提出,設置兩岸熱線、希望大陸派「專升本」的學生去台灣學習、陸客赴台中轉等,習近平積極正面回應。對於兩岸在抗戰史的分歧問題,習近平也表示,希望兩岸能夠共用史料,讓兩岸的史學家、學者們共同參與書寫歷史。這些舉措都將為實現兩岸融合積累點滴之功。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表示,兩位領導人會談中,習近平再次強調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創業、交流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好條件,願意讓台灣同胞首先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此舉是着眼於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長遠舉措,對於兩岸民眾消除隔閡,增強互信具有重要意義。
朱松嶺表示,「習馬會」穩固了兩岸的和平態勢,兩岸正在商談的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預計操作起來會很快,兩岸事務主管部門之間也可能由現在的「副職熱線」提升為「正職熱線」。此外,習近平提出歡迎台灣同胞積極加入「一帶一路」建設,說明大陸已為台灣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做好了準備。
他認為,今次「習馬會」得到了兩岸民眾的極大認同,會面前兩岸股市大漲就足以體現民意。他說,「民意調查可能會被人為操控,但真金白銀的股市不會騙人,股價上漲足以說明兩岸民眾對兩岸關係和平向好發展的肯定。」
在今次會談中,習近平表示,歡迎台灣同胞積極加入「一帶一路」建設,歡迎台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朱松嶺表示,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是中國發展的大戰略,台灣參與其中也會獲得很好的發展機遇,很多台灣商人也非常樂於參與其中。福建是「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目前包括福建平潭在內的許多地區均對台商推出了金融服務、土地政策等諸多優惠,為台灣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做足了準備。習近平提出歡迎台灣同胞積極加入「一帶一路」建設,也是要把這一機會分享給台灣同胞。
關於兩岸正在商談的貨物貿易和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問題,習近平提出,雙方可以抓緊商談,爭取早日達成一致。朱松嶺表示,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問題已商談多年,目前兩岸的民間交流愈加頻繁,但雙方一直沒有正式的辦事機構處理相關問題。他說,「目前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只差最後一里路,真正操作起來會很快」。
對於兩岸設立「正職熱線」的問題,朱松嶺表示,去年初,國台辦副職和台灣方面陸委會副職之間設立了熱線。本次會面習近平提出,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可以先建立熱線,意味着國台辦主任和台灣「陸委會」主委之間將設立熱線,級別從「副職熱線」提升為「正職熱線」。目前,兩岸交往交流面越來越大,處理的事情會越來越多,熱線級別升高後,處理兩岸問題的廣度、力度和效率都會有所提升。
在對兩岸關係未來的影響上,朱松嶺認為,這次會面給未來指明了一個方向。他表示,兩岸領導人會面時提到,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之上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在這個基礎之上為兩岸的同胞謀福利,這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將來不管台灣是誰上台,只要認同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就可以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反之,就是在破壞兩岸關係。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張冠華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張冠華從經濟發展角度分析「習馬會」對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產生的重大影響。他認為「習馬會」若能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形成機制,其紅利效應將直接加速兩岸經濟合作,對於加強雙方宏觀政策、產業政策的溝通與協調,避免陷入重複建設和惡性競爭將有新的統籌渠道。
張冠華表示,「習馬會」將兩岸關係推向新高潮,對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的通過和簽訂起到助推作用。此外,兩岸商談的台灣參與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事項,也會在已有共識的基礎上快速推進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機制與兩岸政治互動密切相關,兩岸領導人會面若能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形成機制,對兩岸重大問題的解決促進力度,跟以往相比將是一個新的層級。
他指出,目前兩岸經濟關係進一步發展,有賴於兩岸合作機制的深化。如果兩岸政治基礎不牢、政治互信降低,必將影響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運行,對兩岸經濟合作產生衝擊。「習馬會」再次鞏固雙方的政治基礎,加強互信,將給兩岸經濟領域的各項溝通談判注入推力。
張冠華說,兩岸的服貿協議雖然簽訂,但受阻於台灣「立法院」,「習馬會」或許能為通過服貿協議帶來轉機,兩岸正在商談的貨貿協議也將獲得推動。此外,大陸已提出為台灣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台灣參與不僅有利於把握重要經濟機遇,對「一帶一路」建設也將發揮積極作用。兩岸領導人會面後,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會加快構建完善,有利於雙方建立更高水平的政策互動平台和機制,加強雙方宏觀政策、產業政策的溝通與協調,避免陷入重複建設和惡性不公平競爭的不利境地。 (接下頁)
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表示,「習馬會」展現兩岸充足的政治互信,有助於豐富台灣參與區域合作機制路徑,也有助於地區經濟整合。
有學者提到,未來兩岸融合大勢所趨,卻也同樣會面臨各種考驗,但兩岸關係的前景樂觀。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厚濤認為,「習馬會」順利舉行,極為重要的意義是向外昭示:儘管未來一段時間內兩岸關係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瓶頸和不確定性因素,如至今不願意廢除「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勢力有可能捲土重來,但在這種種不利的條件面前,兩岸有識之士並沒有任何氣餒,而是一如既往地展現了巨大的決心和定力,竭力推動兩岸關係在正確的軌道上繼續前行。可以樂觀預測,只要兩岸有識之士保持着這份堅定的意願和勇氣,兩岸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就不可能被逆轉。
全國台聯副會長楊毅周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全國台聯副會長楊毅周昨日「習馬會」表示,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關係66年來取得的最重要成果,雙方政治互信進一步確認,兩岸民眾對和平發展的期待也空前熱切。楊毅周強調,此次「習馬會」對兩岸各界釋放重要訊息:只要認同「九二共識」,兩岸之間就存在無限可能性。
楊毅周表示,「習馬會」最重要的成果是進一步確認了兩岸關係政治基礎,「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之間各種問題都好商量。以此次兩岸領導人在第三地會面為例,雙方見面握手互稱『先生』,這在以往是不可思議之事,而今天則一一成真」。
楊毅周說,以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遇到一些瓶頸,使得民眾對前景感到擔憂。此次習馬會面,使得兩岸同胞對未來關係發展充滿期待,重新燃起民眾對兩岸議題的討論熱情。更值得注意的是,兩位領導人通過跨越時空的握手,向外界發佈了含蓄而重要的訊息:「兩岸只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就有無限的可能性」。這對各界是很重要的提示。
楊毅周表示,在兩岸關係面臨方向選擇的時候,領導人會面樹立了標杆,兩岸領導人會面豐富了對兩岸工作的指導性思路:只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沒有什麼不可以談,也沒有什麼不能突破。「就兩岸來說,現在幾乎沒有禁區,包括台灣同胞關心的國際空間、安全等問題,都有商量的餘地。但是相反,若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目前所取得的一切交流成果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將倒退至2008年前、甚至上個世紀80年代動盪不安的局面」。
廣州中山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朱衛斌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廣州中山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朱衛斌昨日就「習馬會」表示,「習馬會」的最大作用和意義在於,此次會面進一步確認和肯定了「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堅實基礎,為兩岸關係定下了和平發展的「船錨」。
朱衛斌指出,從此次「習馬會」上兩岸領導人所發表的講話和答媒體問的情況來看,習近平提出了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建議,再次論述了「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
與此同時,兩岸關係又到了重要的時間節點,面臨着道路與方向的選擇。而此次「習馬會」為兩岸關係這艘大船再次「定錨」,即大陸方面再次向台灣方面表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以及底線是「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朱衛斌認為,這也給下一任台灣領導人提了個醒,如果不認同「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可能會遭遇重大挫折。
朱衛斌說,「『習馬會』對兩岸民眾來說是一個利好,尤其是對台灣民眾來說,馬英九當政7年多來,在兩岸關係方面有諸多成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因此,多數台灣民眾對『習馬會』表示歡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