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村支書周炳耀:遇難時隨身錢包里只有29.5元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9 09:10


周炳耀出事地點。南都記者李玲攝周炳耀與妻子的合照。

周炳耀獲得的獎勵證書。

周炳耀在生活中總是笑呵呵的。

周炳耀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卓洋鄉莊里村村支書。今年9月15日,正逢中秋佳節,超強台風「莫蘭蒂」正面襲擊福建。村支書周炳耀為保護村民人身財產安全,在村里巡查搶險時不幸遇難。年僅45歲。

在整理周炳耀的遺物時,女兒發現父親隨身的錢包里僅有29.5元,而母親身上也只有200元。村主任劉長務說:「周書記還欠信用社6萬元貸款,他是村兩委中最窮的一個。」

9月15日,本該團圓的中秋,卻帶走了與劉冬菊一起生活了26年的人。

那天清晨,台風「莫蘭蒂」在閩境肆虐,暴雨傾盆破空而降。身為村支書的丈夫出門巡查,劉冬菊不放心,跟在身後。當看見丈夫趟着近一米深的水清理涵洞時,她幾次叮囑丈夫小心。孰料,一個轉身,「人就落水沒了」。

她嚇壞了,一邊哭叫,一邊追着被奔涌的泥流卷走的丈夫跑,卻怎麼也趕不上……再見到丈夫時,是在溪流的下游,距村莊5公里外,「他走了,沒留下一句話。」

劉冬菊的丈夫,周炳耀,是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卓洋鄉莊里村的村支部書記。正因為他在滂沱大雨中,及時清理了堵塞的涵洞,當天橋邊及上游的村民才能逃過一劫,免於洪水的侵襲。而他自己,卻不幸被急流帶走了,年僅45歲。

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時曾指出,「老區人民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與黨的感情深厚,他們奉獻的多,索取的少。」周炳耀正是這樣的人。

作為一名基層村干部,周炳耀很平凡,沒有特別突出的功績。但他的平凡中,閃爍着不平凡。當了三屆村書記,周炳耀為村里做了不少實事,七年如一日,總在不求回報地付出着。

74歲的村民周傳義回憶,周炳耀走的那天中午,村民們基本沒有心情吃飯。

「洪水沖走了他的軀體,但留下了更多的思念。」

為了讓村里的老人有個娛樂休閒的去處,在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周炳耀帶頭和村干部共同墊資17萬元,買下一棟閒置的房子,改造成老人活動中心。那一次,他把攢下准備給兒子舉辦婚禮用的3萬元錢也墊進去了,至今這筆錢還欠着。

鄉人大主席李揚盛是莊里村的包村干部,據他介紹,村里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惡劣,群眾的生活並不寬裕。周炳耀總想方設法幫村里做實事,「他的一生短暫,但都在奉獻。」

舍命排險情

他奮力拔出堵塞涵洞的竹竿,水流暢通了,他卻被卷進洪流

9月28日,台風「鲶魚」來了。莊里村的小溪又成了「滾滾黃河水」。這條連接村干道的小溪,村里人叫它「莊里溪」,全長約10公里。平日里,溪流緩緩,清澈見底。

當晚11點多,劉冬菊被村干部連夜轉移到地勢較高的緊急安置點。兩周前,台風「莫蘭蒂」沖毀了莊里溪的部分土質堤岸,包括劉冬菊家門後的溪流護坡。她家的房子因此成為了危房。

盡管有一雙兒女守在身邊,但劉冬菊依舊不敢入睡。夜空里大雨滂沱,安置點旁洪流奔涌,一切都那麼熟悉,仿佛那一日重現。

那一日是9月15日。早晨天一亮,大概5點多,周炳耀就換上草綠色的迷彩服,披着藍色的雨衣,准備出門。窗外,瓢潑大雨,溪中,水流湍急。劉冬菊想攔住周炳耀,讓他等雨勢漸小再走。但丈夫只說了一句「這是我的責任」,便推門而出。

根據村里前一晚制定的防汛預案,這天一大早,周炳耀和村支委張華忠需再次對全村開展巡查,排除隱患點。兩人見面的地點,是村里的老年活動中心。活動中心附近的河道地勢呈漏斗形,低窪處涵洞窄小,是重點巡查的地段。

果然不出預料。周炳耀到活動中心後巡視河道發現,由於上游菇棚倒塌,一些竹竿、菇筒等堆積物順流而下,堵住涵洞,導致水流受阻,水勢上漲,部分臨河的房子已經被水淹了近一米深,隨時可能被沖毀。

周炳耀急忙來到河道邊,清理涵洞垃圾,將外露的竹竿一根根往外拖拽。

村民周傳義家土木結構的房子正位於此處。「莫蘭蒂」帶來的「傾缸大雨」讓周傳義一夜未眠,那天清晨6點10分左右,他剛好站在橋邊,距離周炳耀三米多。

他看到,周炳耀用力拔出又一根粗重的竹竿。這是他拔出的第四根竹竿。一下子,涵洞的水流就暢通了。急速的水流瞬間將周炳耀拖入橋下。

「他在我面前落水,身子被水卷起來過一次,腦袋上都是泥漿,轉個彎就看不見了。」整個過程只持續了三五秒,勢不可擋的洪水將74歲的周傳義嚇蒙了。至今,他還在自責,「如果當時能反應過來遞個竹竿,他或許有生還的機會……我怎麼這麼傻呀?」

不遠處的劉冬菊和張華忠慌忙趕過來,追着洪水跑。

回想這一幕,是一臉憔悴的劉冬菊最悲傷的時刻。她泣不成聲,一手拭淚,一手捂着胸口,斷斷續續地說,「我看到水漫到他胸前。他浮起來了一次。我感覺他好像看了我一眼,但很快又被卷沒了。」

還在雨中沉睡的莊里村,被周炳耀不幸落水的消息驚醒。上百位村民緊急出動,冒雨尋人。7點18分,在距事發地5公里外的樹兜村,人們找到了遍體鱗傷的周炳耀,已沒有了呼吸。

家中「頂梁柱」

平日里忙完村里的大小事,他有時也會做點散工補貼家用

莊里村千里之外的遼寧,周炳耀在此打工的兒子周銘燦接到了噩耗。他把電話打到千里之外的海南,把消息告訴嫁到當地的妹妹周巧爛。身處天南地北的兄妹倆在電話里哭成了淚人。

周炳耀一家七口人。父親周新櫃今年78歲,一雙兒女相差兩歲,名字里分別帶着「燦爛」兩字,均已成家,只是兒子的婚禮還未正式辦。去年11月,周炳耀當上了爺爺,有了個小孫女。

9月14日傍晚4點多,兒媳婦余琴帶着9個月大的孩子,從鄰鎮鶴塘回來提前過中秋節。周炳耀開會回家,看到小孫女,興奮地抱了好久。

一家人團聚的當晚,劉冬菊煮了稀飯,特地做了四個菜,一盤雞爪,一盤鹵豆腐,兩盤青菜,分別是苦瓜和絲瓜。吃完飯,周炳耀又出去值班巡邏。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回家休息,不過基本沒睡着。

劉冬菊記得,當晚丈夫還在念叨,「我最怕哪里的房子倒塌了。」

據古田縣委宣傳部部長余榕梅介紹,「莫蘭蒂」台風致使古田縣普遍受災,其中卓洋鄉最嚴重,一共倒了57棟房子。距離卓洋鄉政府3公里的莊里村,如果不是周炳耀及時疏通河道,湍急的水流繼續往上漲,將使上游的房子和住戶都處於危險之中。

周炳耀奮力守住的房子沒有倒塌,但對於劉冬菊來說,家里的「頂梁柱」倒了。

和村里大部分人一樣,年輕時的周炳耀也曾出遠門打工。他到過北京、深圳,也去過南平。後來,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和體弱多病、患有腦垂體失調症的妻子,他選擇留在村里。

作為村支書,周炳耀每個月有1200元的工資收入。平日里忙完村里的大小事後,周炳耀會到自家菇棚種植食用菌,有時也會做點散工補貼家用。

這個家並不富裕。

在整理周炳耀的遺物時,周巧爛發現父親隨身的錢包里僅有29.5元,而母親身上也只有200元。村主任劉長務說:「周書記還欠信用社6萬元貸款,他是村兩委中最窮的一個。」

急村民所急

每當村里人喊他幫忙,即便吃飯吃到一半也會出門

在周炳耀家里,比較值錢的大概要屬那輛黑色的比亞迪(002594,股吧)汽車了。那是大約5年前,為了方便來回鄉里開會,他東拼西湊花了兩萬八買來的二手車。

雖是私家車,但這部車更像村里的救急車。

2014年夏天,村民張巧明四個月大的女兒突發肺炎,半夜1點多高燒不退。在接到張巧明的求助後,周炳耀連夜開了2個小時的車,將母女倆送往古田縣醫院。後來由於孩子病重,需轉院至省婦幼保健醫院,周炳耀又立即拉上她們直奔福州,並為沒帶夠現金的張巧明墊上醫藥費。此後兩個月里,「不管白天還是晚上,一有看病需要,周書記都會趕來幫忙。我們給他油費,但他不肯收我一分錢」,張巧明說。

在莊里村,搭乘過周炳耀車子的人不在少數。在75歲的周傳倉看來,「這部車牌號為『閩ANK008』的車子好像全村的救護車一樣,有人生病來不及打120,不管遠近,他都會幫忙送醫。」

不光充當村里的司機,周炳耀還發揮所長,義務幫村民修理水電,安裝彩鋼瓦等。對待村里的老人,周炳耀更是上心,辦理醫保和社保、上山砍柴、交水電費等,事無巨細,他都盡力辦成。

劉冬菊說,「每當村里人喊幫忙,他即便吃飯吃到一半也會出門。」看着周炳耀長大的村民周傳義說,「他從小就很忠厚,對人熱情。當了村委和支部書記後,做事從不計報酬與得失。」

除了急村民所急,周炳耀還十分重視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據村主任劉長務介紹,周炳耀擔任村支書7年多,共為村里爭取到80多萬元的項目資金,硬化村內水泥路6條,修建機耕路3條共計5公里,修建河岸護坡1.5公里,建設完成了老人文化活動中心和村自來水工程等一批惠民利民項目。

「十多年沒修成的機耕路,在他的努力下鋪好了。」在劉長務看來,路難修,有時不僅僅在於經費,一旦涉及土地問題,做群眾的思想工作並非易事。有一次,村里的道路拓寬硬化,路修好後,一戶村民稱,自家農田的溝渠被堵住了,要求恢復原貌。後來,周炳耀帶着劉長務動手把水溝往另一個方向改道,這才把事情解決了。

莊里村是個「空殼村」。這個400余人的村莊,有一半以上的人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老人居多。去年11月,為了讓村里的老人有個娛樂休閒的去處,在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周炳耀帶頭和村干部共同墊資17萬元,買下一棟閒置的房子,改造成老人活動中心。

那一次,他把攢下准備給兒子舉辦婚禮用的3萬錢也墊進去了,至今這筆錢還欠着。

脫貧帶頭人

手把手教村民種菇,最大的心願是讓群眾口袋鼓起來

卓洋鄉地處寧德市古田縣東部,全鄉面積97.9平方公里,2015年農村人均純收入12200元,低於全縣平均水平,屬於相對貧困的傳統農業鄉鎮。周炳耀所在的莊里村,全村面積2平方公里,共124戶414人。村民收入主要來源為反季節蔬果與菌菇,過着靠天吃飯的日子。周炳耀當選村支書後,組織村民種菇致富,手把手傳授經驗。

卓洋鄉黨委書記陳昱晨還記得,第一次到莊里村見到周炳耀時,他正在田里指導一位村民種植,瘦小而又朴實的周炳耀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非常踏實的干部,做事從不抱怨也不馬虎。」

卓洋鄉黨委副書記、鄉長人選李霞表示,「周炳耀是村里的致富引路人」。村民在種植菌菇,遇到諸如菌種變顏色、長得奇形怪狀等問題,總會來詢問周炳耀。他不僅會耐心傳授種菇技藝,還會幫忙播種、滅菌、采收和聯系銷路。在采菇季來臨時,周炳耀還會召集種植戶合作,今天幫這家收成,明天給另一家幫工,「整個季節他都在忙。」

為了提高食用菌的價格,據劉長務介紹,今年周炳耀把各家各戶的產品整合起來賣,「售價比往年高出2-4元」。目前,莊里村124戶村民中,有將近80戶人家種植香菇、木耳等農產品(000061,股吧)。菌菇行情好的話,一菇筒可以賺2元錢,散戶們基本上都能種兩三萬筒,一年可有四五萬元的收入。

在周炳耀的帶領下,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人均收入從2009年的3480元,增加到2015年的12860元,收入翻兩倍,超過卓洋鄉平均水平。村里的貧困戶也從2012年的10多戶,減少到去年底的4戶。

在莊里村「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記錄本上,周炳耀說過一句話,「我們要發揚艱苦創業精神,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才能致富奔小康。讓群眾的口袋鼓起來,讓我們的群眾富裕起來。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鄉人大主席李揚盛是莊里村的包村干部,據他介紹,村里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惡劣,群眾的生活並不寬裕。周炳耀總想方設法幫村里做實事,「他的一生短暫,但都在奉獻。」

「全村里每家每戶,他都牽掛於心。多好的人就這樣走了,我覺得太可惜了。」多日來,村民黃麗娟仍沉浸在悲傷中。和她一樣,莊里村的村民也在想念着這位總是笑呵呵的村支書。

劉冬菊從未坐着丈夫開的比亞迪駛出過寧德市;夫妻倆曾計劃去廈門看海;兒子周銘燦的婚禮擬在下個月舉行;村里的老年活動中心馬上就要落成了……

只是這些事,周炳耀都來不及看了。

采寫:南都記者李玲發自福建寧德

圖片由家屬提供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