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追尋紅軍,我們如何才能不掉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18 00:40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種深刻的悲劇意味:播種,但不參加收獲。這就是民族脊梁。他們歷盡困難,我們獲得輝煌。」實現中國夢的新長征需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追尋紅軍,我們如何才能不掉隊?
記者高飛
(一)
澤朗斯滿精於持家,院里屋里收拾得利利索索的,用來接待游客。她家牆上並排掛着兩幅照片。一幅是2006年崔永元與她丈夫的合影,當年小崔帶着一群小伙伴來到馬爾康市卓克基鎮西索村進行「我的長征」活動,就入住在澤朗家。另一幅是隊員們10年後重走長征路的合影。前不久,他們還專程來西索村看望澤朗。
隊員們還特意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叫「我的長征」。
很早就關注了這個微信公眾號。真的很想看看這些十年兩走長征路的行者,可惜擦肩而過。
不過,我們倒是兩次與「紅軍」不期而遇。
9月12日下午,采訪團一行來到四川省小金縣兩河口會議會址,只見一群「紅軍」端坐在小板凳上聽工作人員講述流落紅軍安秀英的故事。這42名「紅軍」戰士是馬爾康、金川、小金三縣優秀年輕干部「人才遞進班」學員,來自藏、羌、回、漢四個民族。
第二天下午,記者們趕到紅原縣日干喬沼澤地,不想與這支「紅軍」隊伍再次相遇。「昨天我們翻越了海拔4000多米的夢筆山,今天進行最後一項——過草地!」李勁書記介紹說。
遠遠望去,茫茫草地倒也平整。記者跟隨「紅軍」隊伍向里行進,這才發現腳下凹凸不平,深一腳淺一腳,一不留神就容易崴腳。日干喬大沼澤面積約250萬畝,是當年紅二、四方面軍左路縱隊穿越草地北上的必經之道。草地氣候惡劣,雨雪、冰雹來去無常,晝夜溫差達25℃;草甸下泥潭密布,河溝交錯,稍有不慎就會被泥潭吞沒。在穿越大沼澤的途中,許多紅軍戰士因飢餓、寒冷、傷病犧牲在這里。
「通過5公里約一個半小時的實地行走,就是要讓大家親身體驗當年紅軍的艱難,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用長征精神激勵我們在工作崗位上煥發出更大的激情,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
(二)
金一南在《苦難輝煌》中指出:「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種深刻的悲劇意味:播種,但不參加收獲。」「這就是民族脊梁。他們歷盡困難,我們獲得輝煌。」
這段話被刻在了紅軍過草地紀念碑上。
長征給世人留下了一座難以企及的精神高峰,一望無際的草原就是紅軍將士的無名英雄碑。
在雪山草地犧牲最多的是擔架隊員和炊事員。因為他們負重最重風險最大。紅軍炊事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願吃口袋里的一粒糧食,不願丟掉背上的那口大鍋。因為他們知道這口鍋雖然不能讓紅軍戰士們吃飽肚子,卻能在大家又餓又困的時候燒一點熱水讓他們暖暖身子。而擔架隊員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願放棄擔架上的傷員,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傷員。
廣大紅軍指戰員以大無畏的氣概、堅韌不拔的毅力,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征服了長征路上一座又一座雪山,走出了茫茫的草地,書寫了整個紅軍長征史中濃墨重彩的一個篇章。從1935年1月到1936年8月,紅軍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內轉戰、停留,活動區域近70個縣,歷時一年零八個月,創造了中央紅軍征戰時間最長、經過地域最廣、自然環境最惡劣、紅軍長征線路最長「四個之最」。
(三)
采訪團里有一個外國人——英國專家格雷格。即將而立的他還是第一次參加類似采訪活動,他第一次到四川,這個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地方令他流連,一路上,格雷格拍了大量照片。
格雷格說,這一路上讓他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夾金山。在山腳下,他伸手試了試湍急的河水,雖是9月,河水已冷得刺骨。「我可不想在這里游泳!」采訪團乘車抵達海拔4114米夾金山頂時,天空飄起了雪。從山頂向下望去,地勢陡峭險惡。當年紅軍戰士如何徒步攀爬征服天險?這個英國人用了「難以想象」來形容。「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帶上妻子和孩子再走一次長征路。」
置身雪山之上,雖寒氣逼人,但觸摸歷史的脈搏,卻帶着熱度和力度。
突然理解了,歷史學者薩蘇為何說要給年輕人講述「有溫度的歷史」。
(四)
曾無數次聽說紅軍干部、紅軍戰士很年輕。軍級干部平均年齡大約為二十八九歲,師團干部平均為25歲。紅軍中最年輕的部隊——少共國際師師長肖華才18歲。
參加「長征路上奔小康」主題采訪活動的記者中絕大多數是80後、90後。當青年「遇」上青年,會激發怎樣的時空對話?中國網記者宋若冰這樣感慨:「這一次,我們青年人終於擺脫了書本,腳踏實地踏上了當年紅軍青年所走過的道路。」
曾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長征已過去了80年,從時、空兩個維度來看,距離今天的小伙伴們是不是太遙遠?
長征干部學院紀委書記李勁有自己的理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現在的年輕人需要的就是行萬里路。他們不缺優越的生活條件,知識信息來源豐富多樣,但缺少的是親歷親為、親身實踐。」
細細想想,類似的話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早在30多年前就曾表述過:「只有親自走過這段路程的人才能以現實主義的方式描繪出長征中的戰斗和艱難困苦——特別是過雪山和草地。」
1984年3月,索爾茲伯里來到北京,對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健在者,上至黨的重要領袖、高級將領,下至當年的紅軍戰士,以及知情的一些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等進行了采訪。為了更為客觀、更為詳實地了解這段歷史,他還大量走訪了中共黨史、軍史研究專家,認真查閱了紅軍長征的檔案、文獻和有關書刊資料。此後,他又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幾乎完全沿着第一方面軍的長征路線進行了一萬四千多里的親身行程。通過這次實地調查和訪問,索爾茲伯里獲得了大量珍貴的長征史料,最終完成了那本震撼世界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
無數紅軍先烈,以朴素的理想信念執着向前,拋頭顱、灑熱血、打江山。用生命鑄就的紅軍精神讓這支軍隊赴湯蹈火、一往無前,讓中華民族逆境崛起、巍然屹立,讓各族兒女安享幸福、團圓美滿。
有一個挺火的電視節目,叫《出彩中國人》。今天的國人,比任何時候都更自信、更勇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走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在人生出彩的個人長征中不掉隊,就需要我們從長征中汲取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給養,激發砥礪前行、賡續奮斗的現實力量。
紀念長征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自去實地行走,用身體去體驗上世紀30年代的那次改變。約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