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如何“消化”沃爾沃 三大問題亟待解決
鉅亨網新聞中心
業內人士認為,吉利完成收購后,如何“消化”沃爾沃,有知識產權、分品牌運營與國產化等三大問題亟待解決。
中新社援引中國經濟時報3月29日報道稱,吉利集團與福特汽車在瑞典哥德堡簽署最終股權收購協議,吉利以18億美元獲得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以及相關資產(包括知識產權)。
根據協議,吉利購買沃爾沃的具體內容包括,9個系列產品,3個最新平臺,2400多個全球網絡,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應商體系。但吉利公布的消息并未涉及具體產品和技術平臺。此前吉利一再強調是100%的收購,包括股權、設施、技術、供銷網絡和知識產權。也就是說,沃爾沃現有的、所有的技術平臺及未來開發的平臺都歸吉利所有。業內人士認為,吉利完成收購后,如何“消化”沃爾沃,有三大問題亟待解決。
問題一、是否會留下知識產權“后遺癥”
吉利28日宣稱,除了股權收購,本協議還涉及了沃爾沃轎車、吉利集團和福特汽車三方之間在知識產權、零部件供應和研發方面達成的重要條款。但并未公布條款細節。
沃爾沃與福特有些車型是共用平臺,而且有些技術是通用型的,吉利收購后,如何處理相關知識產權問題,是否會留下后遺癥一直是業界擔憂的問題。
問題二、分品牌運營與國產化
吉利此前表示,沃爾沃將實行分品牌運營,沃爾沃不僅將保持其管理權的獨立性,而且商業運營也將是獨立的。
為了保障沃爾沃品牌與技術的“純正性”以及全球化商業運營的需要,吉利今天再次強調,這些協議充分保證了沃爾沃轎車的獨立運營、繼續執行既有的商業計劃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繼FPT動力科技中國區總裁沈暉之后,華泰汽車總裁童志遠最近加盟吉利,出任中國沃爾沃轎車項目首席運營官。目前吉利方面打造的沃爾沃項目運營團隊已具雛形。
另一方面,吉利方面也曾表示,吉利希望未來的沃爾沃由目前管理團隊領導,總部仍設在瑞典哥德堡。顯然,沃爾沃前高管團隊可能被保留,但肯定要加入“中國血液”或者說“吉利基因”。
吉利方面今天表示,吉利集團將保留沃爾沃轎車在瑞典和比利時現有的工廠,同時也將適時在中國建設新工廠,使生產更貼近中國市場。
問題三、不裁員如何抑制高成本
此前,沃爾沃工會曾明確表示,不支持吉利收購。但27日簽約前一天,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工會組織表示,支持中國浙江汽車企業吉利集團的收購計劃。當被問及吉利是否承諾不辭退瑞典員工時,工會組織負責人稱,工會已“獲得相關問題的答復”。
吉利此前沒有明確表示不會裁員,只是表示“希望”保留經銷商及管理團隊。此次協議沒有公布相關內容,但有分析認為吉利已經與工會就此問題達成了協議。
瑞典與比利時是高工資、高福利國家,收購后如果不裁員,如何解決沃爾沃的高成本問題、如何扭虧為盈?對吉利而言是很大的挑戰。
瑞典政府投資促進署副署長陳永嵐的觀點具有一定代表性,他認為,未來即使面臨一定的挑戰,也相信吉利會一步步克服。
有消息人士透露,吉利已制定了“沃爾沃復興計劃”,計劃四五年后銷售達200萬輛,短期目標是全球銷售達100萬輛。
(杜琰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