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港CEPA 7簽定 醫護及檢測產業大受惠 有利港商拓內地市場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中國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CEPA) 補充協議7 昨 (27) 日在港簽署,協議涵蓋 19 個領域,共 35 項市場開放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其中本港醫療及技術檢測領域可謂受惠最多。在新協議下,港人可在上海、廣東、重慶等 5 個省市獨資經營醫院, 12 類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可北上短期執業。而本地檢測機構則可首次承擔「CCC」認證檢測任務。

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與國家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昨日中午在行政長官曾蔭權、港澳辦副主任周波和中聯辦副主任王志民等一眾嘉賓見證下,在政府總部簽署 CEPA 補充協議文件。協議內的 35 項措施將由明年 1 月 1 日起實施。


曾蔭權表示, CEPA 補充協議進一步擴大香港企業和個人在內地的服務貿易,回應了香港各界殷切的期望,更便利貿易投資,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經濟發展的支持,標誌雙方在服務業融合方面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他說,希望業界善用 CEPA 帶來的機遇,積極開拓內地市場。特區政府會小心聆聽各界對進一步開放和落實 CEPA 的意見,並與內地繼續緊密溝通合作,拓展合作領域,深入落實各項措施,以促進兩地經濟的共同發展。

CEPA 補充協議中繼續有多項措施在廣東省「先行先試」。姜增偉說,「先行先試」可起到帶頭作用,為粵港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商務部今後會進一步完善有關 CEPA 的執行機制,創造更多合作的機遇。

香港致力發展六大優勢產業,補充協議向香港檢測機構開放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 (CCC) 領域。過往只有內地 10 多個檢測中心可承擔此項檢測認證任務,補充協議實行後,經香港認可處認可的合資格本港檢測認證機構,可對部分 CCC 目錄下,進口中國、或在港加工後進口中國的貨品承擔檢測認證工作。估計本港最少有 160 間合資格檢測認證機構可參與。

姜增偉表示,香港檢測機構參與「CCC」認證制度,是內地首次向境外機構開放相關認證檢測任務,有助雙方在檢測技術方面進一步交流,亦能簡化進口商品的檢測程序。

醫療則是這次 CEPA 補充協議的另一亮點。協議允許本港醫療服務提供者在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福建省及海南省,並可以獨資形式設立醫院,亦可在廣東省設立獨資、合資、合作療養院;取消以往對本港醫療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設立合資、合作醫院的最低投資總額門檻,亦取消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福建省及海南省設立合資、合作醫院的內地與港方的投資比例限制。

協議還為香港約 7 萬 6300 名法定註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提供北上執業的機會。包括醫生、中醫、牙醫、藥劑師、護士、助產士、醫務化驗師、職業治療師、視光師、放射技師、物理治療師和脊師的 12 類人士,可受聘於內地醫療機構,從事不超過三年的短期執業。

此外,在 CEPA 第 7 份補充協議下,檢測認證範疇有突破性發展,內地最快明年1月起接納由港府認可機構發出的檢測認證結果,首階段在部分加工產品上試行。港府消息人士表示,新安排可為業界拓展內銷市場,並減省生產商的化驗成本。消息透露,目前共有 160 家獲港府認可的檢測認證機構,可從新安排中受惠。

[NT:PAGE=$]

《文匯報》指出,內地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下,現時 23 項涉及 172 種加工產品,包括家電、玩具、裝飾材料及農產品等,若要進軍內地內銷市場,須事先通過指定檢測機構的驗證。這一制度,成為港資廠商多年來打入內地市場的一個負擔,生產商為符合內地規定,貨品即使已獲香港檢測驗證,輸往內地前仍需要接受另一輪化驗,增加成本。不過,新安排可讓港府認可機構的檢測驗證結果同時獲內地認可,便利港商拓展內地市場,亦為香港檢測業創造商機。

港府消息人士表示,當局稍後會與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開會,冀今年底選訂首批試行的加工產品範疇,並計劃於明年 1 月 1 日實施。消息人士表示,香港目前有逾 300 間檢測認證機構,但獲港府認可處認可的機構只有約 160 間,而最終有多少機構因新安排受惠,需視乎稍後制訂的試行產品清單而定,現階段難以估計。

香港檢測及認證業去年底的業務收益高達 80 億元,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約 50 億元,港府預期新安排可為檢測業帶來更大商機。消息人士表示,港府已認定檢測業是全力推動的 6 大優勢產業之一,過去 10 年,香港業內僱員總數每年增加約 5% ,至去年總受僱人數多達 1.5 萬人,而內地市場日益發展,預料檢測認證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

廠商會檢定中心行政總裁陳楚文表示,隨著內地檢測需求日增,目前生產商若把內銷產品再化驗,往往需時約 3 個月,新安排容許香港認可機構提供服務,將可解決目前服務「供不應求」的情況,亦可縮短化驗時間。他並表示,香港現有 160 家機構獲香港認可處認可,但當產品清單定案後,由於不是所有機構也有相關技術,料最終受惠機構將不多於 10 家。

香港與內地自 2003 簽訂了 CEPA 主體文件後,已先後簽訂 6 份補充協議,補充協議 7 簽訂後, CEPA 所涵蓋的服務貿易開放領域由 42 個增至 44 個,雙方共公布約 280 項市場開放和便利化措施。 2004-2009 年間,設於香港的服務企業由於 CEPA 從涉及內地業務而獲得的額外業務收益超過 600 億港元; 2007-2009 年間,香港的服務企業藉 CEPA 獲得了 2500 多億港元額外業務收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