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困擾人們生活相關法律滯后 誰來管"手機定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24 14:33

目前,“只要提供手機號碼,隨時掌握對方行蹤”、“拷貝一個他的號碼,短信、電話盡在您的掌握”等真真假假的資訊滿天飛,“被追蹤”、“被定位”、“被窺探”開始困擾甚至威脅人們的生活,與此相對應的法律規范卻完全滯后。

記者調查發現,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監視、監聽所引發的侵權和犯罪事件近年來屢見不鮮,正在觸及社會的道德底線。

“手機定位”淪為犯罪工具

記者從杭州市江干區人民檢察院獲悉,江蘇人丁某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依法提起公訴。而他的“非法經營”是通過類似“黃金眼”的手機定位平臺和汽車定位跟蹤器,為他人提供婚姻、商務、信息等調查及手機使用者定位、汽車定位等服務。

據介紹,去年6月,丁某注冊了一家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進行手機和汽車定位追蹤。短短幾個月,估算盈利就達30多萬元。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核查認為,其經營的“黃金眼”手機定位系統業務未獲得經營許可,屬非法經營電信業務。

更令人擔憂的是,類似業務甚至被犯罪分子利用到找仇家等刑事犯罪案件中。

前段時間,浙江一家知名服裝市場的副總經理被人砍成重傷,兇手正是通過私下裝備的手機定位系統找到了他的行蹤。

市民:“被定位”可能威脅生命財產安全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手機定位”的初衷,“并不是為窺探他人的隱私”,在野外營救、報警救援等方面都能大顯身手。

近年來,隨著監控設備逐漸普及,所引發的侵權和犯罪事件屢見不鮮。而這些設備只要花上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就能輕易購買到。有市民擔憂,自己的行蹤會不會都將在別人的掌控之中?會不會造成財產甚至生命的不安全?

根據相關規定,監控器材屬于國家專控產品,銷售及購買都需經嚴格審批。私自使用、交易監控設備是違法的。如果公司或個人將此應用于非法用途,還須承擔法律責任。

專業人士:應受法律和道德雙重制約

浙江澤厚律師事務所律師楊高波告訴記者,相較于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立法的腳步顯得有些滯后。“現在這些監控設備隨處都有,如果造成嚴重后果,可以追究民事或者刑事責任。但如果還沒有構成違法犯罪,很難去界定和管理。”

楊高波建議,一方面要加強立法,特別是應該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對該類行為進行界定。另一方面,國家相關部門要負擔起主要責任,通過立法、公共管理對隱私加以保護。

相關專業人士認為,信息技術正在模糊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界限,本應受到充分保護和尊重的私人空間也在被公共化。杭州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傅立群表示,從道德觀念上,應尊重別人隱私,對故意窺私和記錄傳播隱私的行為都應視為不道德并加以譴責。另一方面,企業在開發類似手機追蹤定位服務等存在較大爭議的產品時,也應慎之又慎。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