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冒牌背后,有產業鼓勵政策的調整問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23 10:56


“中國的文化傳統,有漠視知識產權的基因缺陷;但同時,也要正視國際話語對我中國妖魔化的一面。”11月2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在第三屆知識產權與城市發展市長論壇上,接受了本報專訪,并指出中國的專利戰略即將進入收獲期,國際針對中國的專利博弈也將進入新階段,要從官方到民間形成普遍尊重知識產權、正確看待國際競爭的文化價值氛圍。

“山寨”產品具有兩面性

《21世紀》:當前市場上大量充斥“山寨”產品,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田力普:中國的山寨產品,從電子信息產品開始蔓延,到今天已越出商界,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這背后,有民族傳統的迷思在里面,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大缺陷。


一直以來,我國對知識產權都缺乏尊重。社會輿論有個道義傾向,認為有形財產私有,無形財產共享。無形的知識應該無償傳播,減少產業發展成本,迫切的,就是扭轉這種文化現象。

我國為了保護知識產權,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但大眾思想取向沒有轉變,這是傳統不良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延續。必須從現在開始,要在產業和各方面政策上鼓勵創新,形成創新氛圍。

《21世紀》:能否這么表達,杜絕山寨產品,是和國際知識產權理念接軌的前提。

田力普:理論上可以這樣說,但實踐中必須關注更本質的東西。

必須看到,山寨現象存在世界的普遍性。后發國家對先進國家,不可避免的表現出技術創新的跟隨性,在無法掌握核心技術的情形下,后發國家結合當地社會需求,對先進技術做出局部創新,這一點值得關注和支持,日本、韓國和香港地區都走過這段路。

事實上,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冒牌產品,各方面質量指標均好于正牌,這背后,有創造力在里面,也表現了惰性因素,無非是看上了別人創下的市場。那么,既然費這么大勁頭,為什么不展現自己品牌呢?所以,冒牌背后,有產業鼓勵政策的調整問題。中國弱小企業的創新,和盜版仿冒之間界限不清,在打擊山寨和培育創新苗子之間,必須持實事求是的態度。

爭奪國際話語權

《21世紀》:引進和創新之間,知識產權的界限在哪里?比如我國用6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30多年的高鐵技術研發道路,卻受到國際抨擊說我們是“山寨技術”。您如何評價?

田力普:國際話語有兩面性。我國高鐵技術的輸出,確實是建立在引進基礎上,但我們遵照了國際通行的專利讓渡標準,耗費了巨額專利費用,不然人家不會賣給你。

就我所了解的,我們的技術超越,一個是國內龐大的需求市場,容納了高鐵技術的種種創新;另一個是在原有技術平臺上建立一個自己的系統技術集成平臺,然后在這些基礎上面去創新。目前我們批復國內高鐵知識產權專項,已經超過900項。

國外的指責我不贊同,也不符合實際。創新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別人的基礎,另一個是自己創造,無可指責,為什么中國就受到指責?我們的高鐵技術,正在實現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和國外公司產生知識產權糾紛。

要打破現有的西方壟斷的世界產業格局,關鍵是創新,而不是模仿和抄襲。事實上,我國目前雖然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體系,但關鍵零部件還需要進口,這也是我國高鐵和世界合作的新基點。

《21世紀》:如何理解知識產權國際話語的兩面性?

田力普:這些發達國家,一方面從中國拿走大量的知識產權費用,另一方面卻不停抱怨我們,沒有按照國際規矩付費。

你想想,中國人口占據全球的1/5,如果我們都不付費,有哪個知識產權能夠商業化,能夠形成市場力量?你看看國外報道,一邊倒。尤其是美國,說我們沒有保護知識產權,他們損失了30億美元;我要說,中國付給美國的正版費用,3000億美元都打不住。

《21世紀》:目前,我國商標注冊申請總量達到了799.2萬件,注冊商標528.5萬件,有效商標424.7萬件,均位居世界第一。你如何看待這些數據?

田力普:毫無疑問,中國是全球支付商標費、專利費、版權費和知識產權使用費費用最多的國家之一;換句話說,我們是世界知識產權買賣的最大逆差國。比如廣東企業,設備都是進口的,創新需要的各種精密分析儀器、測試裝置、試劑等,許多都需要外國公司生產。人家出的是商業模式,我們都很慷慨地為無形資產埋單。

這背后有什么問題?你接觸國外政界、商界、傳媒界,都是一個口風,要求我們“保護”知識產權,偏偏不提創新運用。就是說,我創新,你保護;我出品牌,你來加工;我提供菜單,你掏錢埋單,整個是維護現有的經濟格局。

我們事實上接受了人家這種話語表達。去掉“保護”兩字,不等于不保護,主要是強調創新,更重要的是,避開別人的話語陷阱。

知識產權應納入國策

《21世紀》:政府決定用半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你對這個情況怎么看?

田力普:翻開傳媒報道,一個又一個創新成果被津津樂道,沒有看到創新的高風險性。一個成功的背后,有一百個失敗,如果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創新者無以獲得回報,也無以覆蓋失敗預期成本,長此以往,中國只能成為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

所以,知識產權不能僅僅看做私權,應該以國權看待,納入國策組成部分,讓中國真正成為創新型國家。事實上,十二五規劃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已經被看做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手段。

《21世紀》:下一步我國的知識產權專利戰略會怎么走?

田力普:分為三個階段,2012年、2015年、2020年實施的戰略目標已經確立。就目標而言,2020年進入創新國家行列,但我們爭取2015年實現目標。

知識產權的運用,是國民創新的重要環節,因此,實施專利戰略,關鍵在于領導和組織工作。要充分運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省部、部部會商制度等協調機制,加強專利事業發展戰略實施的協調工作,共同推動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

舉辦“知識產權與城市發展市長論壇”,就是這么一個操作,借助地方力量,通過搞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城市,用市長高層對話和交流的方式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