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歐債危機擴散 違約可能是較佳選擇?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綜合外電
愛爾蘭終於點頭接受了藥方,接受了歐洲官員已經講了好幾個星期的金融紓困方案。
縱然歐洲採取措施圍堵了最新一波債務危機,對於歐洲大陸疲軟經濟體違約一事,是否紓困愛爾蘭是比較好、比較公正的做法,經濟學家與政策專家卻依然爭論不休。
許多專家直言,情勢無法逆轉,紓困只是拖時間罷了。專家表示,相較於進一步要求這些國家大幅削減預算,政府應該做的是立即與債券持有人展開商談,強迫他們接受損失。
不可否認,這麼做會出現的風險是投資人恐慌心理衝擊金融市場,而此時全球經濟依舊舉步維艱。
不過,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債務重組可以減少債務國的欠債金額,配合紓困方案,可望開闢一條比較順暢的復甦之路,並避免未來出現違約問題。
當然,對政策研究機構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容易考慮的方案,相較於不止一個國家的金融情勢遭遇險境而要決策時。
美國前財政部長Robert E. Rubin說:「在折減債券方面,如同其他危機,決策者面臨雷同困境,實際決策總是很困難。」Rubin 1994年也遭遇這樣難題,當年他協助安排470億美元的墨西哥紓困案,墨西哥政府處於違約邊緣。
Rubin表示:「讓債券持有人不受損害招致道德風險,並提高其他方面的風險。但若讓投資人遭遇違約損失,未來政府的殖利率會變高,也不可能延長時間,並在其他方面產生負面影響。」
政策鐘擺可能遠離債券持有人的跡象,是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獲法國總統Nicolas Sarkozy支持,試圖說服其他歐洲領袖,強調未來紓困時債券持有人需要承擔部分風險。
此舉引發債市陷入混亂,Merkel必須有所妥協。然而,在歐洲把焦點從愛爾蘭轉向葡萄牙、西班牙之際,關於如何有效處理債務危機的爭辯中,她的說法產生影響力。
支持違約的一派強調,阿根廷2002年、俄羅斯1998年在重組債務後,重獲新生。這兩個國家的外國貸款都出現違約,而且讓本幣貶值後,經濟都能夠復甦。
即便如此,在雅典、都柏林等首都,任何違約的討論都猶如詛咒一般令人卻步。這些國家的元首擔心他們會坐上受罰席。
讓事情複雜化的是,不同於阿根廷與俄羅斯,愛爾蘭和其他使用歐元的受困國家,無法讓本幣貶值。因此,這些國家缺乏這個工具,不能夠透過增強競爭力、增加出口等方式來讓國內經濟回穩。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