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國經濟2010年度十大關鍵詞 “漲價”居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成功“保8”之后的中國,面對的是國內外環境更趨復雜的挑戰:歐債危機爆發,美國的二次量化寬松。由此延伸的匯率戰 貨幣戰等,再加上不穩定的地區局勢。對中國經濟來說,也是“最復雜”的一年。結構調整艱難,物價飛漲,最為嚴厲的樓市調控出臺,貨幣政策轉趨穩健。面對高通脹,民眾理財意愿增強,但A股在2010年的表現為全球最差。接下來的一年,中國可能迎來既復雜又困難的經濟和調控形勢。希望我們精心總結的中國經濟年度十大關鍵詞,能為大家清晰梳理已經過去的一年,同時又寄語于不確定的中國經濟。2011年,我們更需要重拾信心,再向前!

1、物價飛漲
從“豆你玩”到“油你漲”,各種農產品漲價是今年中國經濟最精彩,最連貫的小品。除此之外,油價,水價還有金價,棉花價格無不狂歡。憑什么漲價?為何能持續漲?還能漲多久?引發了民眾和專家們的廣泛關注。有分析人士歸結為游資炒作,也有觀點說通脹是后刺激經濟時代的副產品,決策層也希望利用管理通脹預期,以達到擴大消費拉動經濟的目的。其實這些都并不竟然,瘋漲還是跟漲在流動性泛濫時期就像是“好風憑借力”。稍不留意就能發現,通脹指數還未見天花板,民生感受卻日益窘迫,而明年的通脹形勢仍能難測。 


2、樓市調控
2010年,沒什么比國內的樓市調控還要無奈的結局。一個又一個的“國十條”又或是“國五條”出臺,可是中國的房價仍然是屢調屢漲,連總理也感嘆樓市難調。“限購令”被認為是史上最為嚴厲的樓市調控,但它的出臺很可能成為樓市調控的一個笑柄。甚至有媒體用房價“總理說了不算,是總經理說了算”的自嘲方式來表達當前的樓市調控。中國樓市問題的癥結在哪里?房地產業是否在健康發展?市場和保障兩條路能相互影響嗎?盡管如此,它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后續的調控還將繼續,而結果難料。

3、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新的五年規劃,對于中國經濟發展而言,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重新審視發展中問題的新契機。回首過去的十一個五年規劃,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趕超日本,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中國的速度或是中國模式為世人震撼。但是,民生的感受卻大為不同,高房價、高物價、擁堵的交通、被受污染的房價、看病貴等是一個又一個需要面對的現實。國強為何不能民富的問題,不缺共識,但缺乏基本制度的支持。這種轉變仍期待于政府力量的介入,這股強大力量在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者強悍的角色。接下來的十二五規劃,政府的成功轉型將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前提。

4、稅改、價改
車船稅、關稅、購置稅;水價、電價、天然氣價…五花八門的稅改和價改刺激著人們的敏感神經,而各稅種“刺眼”的共同點就是稅收和資源價格都呈上升趨勢,這一點更是遭到諸多非議。種種跡象表明,2011年很可能要成增稅年了。資源價格改革也借“稀缺”之名漲價已成定局。但是,增稅或增收不是不可以,但關鍵是收支的清晰和公平。資源價格改革在通脹面前有一搭沒一搭,稅收政策調整通常是說調就調。實際上,政府要增稅,要搞價改,不能不問效果,不能不去關乎民意。

5、中國高鐵
中國高鐵在爭議中加速前進。2010年,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531公里,創造了486.1公里每小時的最高時速,從而令城市與城市之間,開始進入了“分分鐘”的時代。可以預見的,中國經濟的版圖,生產要素的流動,甚至,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將因此發生巨變。不過,中國高鐵,會讓民眾生活更美好了嗎?這一問題答案可能需要時間,仰賴于政策,但這也說明有了“速度”還僅僅是不夠的。

6、股指期貨
中國資本市場誕生20年來,雖然經歷風風雨雨,但始終不斷向前發展。中國股指期貨于4月16日正式掛牌交易,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又邁出了一大步。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大里程碑,股指期貨的推出意味著A股市場從此告別單邊市,A股正式步入“后股指期貨時代”。期指上市后的火爆,超過了所有人的預計。半年多來累計開戶數已超過5萬,總成交金額突破60萬億元。期指推出半年,持續運行比較規范和平穩,但是從服務于整個金融衍生品市場、服務于國民經濟的角度看,期指猶如一個新生兒,還太稚嫩。

7、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力支撐,它們的出現同時又是繼四萬億刺激經濟的投資計劃后,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力量。它們分別是今年8月份國務院確定的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中央政府明確提出時間表,把這些產業逐步培育為經濟支柱產業或先導性產業。不過,由于地方意志的潮涌,國家趕超戰略的落實有可能演變為扭曲市場的病因。這似乎是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前景中尤為不確定的因素。

8、農行上市
中國農業銀行于7月15日正式登陸A股市場,H股股票7月16日在港交所掛牌,農行IPO上市圓滿收官。至此,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全部實現上市。從市場角度看,農行上市是對證券市場的重壓;從歷史的角度看,農行上市說明中國金融業改革剛到一半,未來征途漫漫。誰都清楚,中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部成功上市,主要不是銀行改革的勝利,而是政府改革意志的勝利。成功實現上市之后,農行改革之路才剛剛開始。

9、“艱難的決定”
“艱難的決定”說的是一個又一個發生于IT圈的商戰。今年國內的IT圈何謂熱鬧非凡,精彩紛呈。3Q大戰、Iphone4剪卡風波、雅巴控制權戰較量、京東當當的圖書價格戰、團購的瘋狂、甚至網絡媒體儼然成了各方公關的橋頭堡。這些被認為是“破壞式”的創新讓網民們看的眼花繚亂,但被迫讓消費者“站隊”的利益捆綁之爭還是讓我們看到了IT圈的稚嫩。而所謂一次又一次的“艱難的決定”也讓我們看到了某些企業在競爭中的不自信和不道德。

10、"世界第二"
中國第二、三季度GDP規模連續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關專家甚至預計中國2024年將超美,成最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對于仍然處在發展中的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從未享有過的地位。而事實上,中國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許多經濟數據講總量早已排在世界前列甚至世界第一,但只要一平均往往就跌落到百名開外。國內經濟學者一再強調,中國仍然是一個人均GDP排在世界百名之后的“窮國”,中國經濟發展仍面對諸多難題,第二大經濟體的座次不宜被盲目夸大。

(陳洪亮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