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張捷:互聯網+會導致中國制造被美國所控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02 09:37


(量躍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本文為第25屆internet安全利用學術研討會報告的一部分,原為標題為《莫讓“互聯網+”成為“互聯網枷”+“互聯網痂”》)

這里第二個重要問題是產業鏈被外國遠程式控制制和向西方透明,中國的制造國產業生態的優勢不再,定價權徹底流失,中國制造被外國控制!這還是中國制造嗎?中國制造要變成美國制造了。


互聯網+被說成是可以整合中國的產業鏈做大做強,這個做大做強的邏輯本身沒有錯,但“互聯網”及其產業都是被外國控制的,你的這個做大做強以后是給誰做大做強了呢?中國制造的競爭優勢就是中國有全產業鏈,這些產業鏈在中國土地上外國的資本滲透不進來,而你用“互聯網”,即美國因特網,串聯起來以后,就是要被他們全部控制了,我們的制造業的競爭優勢不是增強了,而是喪失了!我們對產業的發展是有立場的。

中國某一類的企業成千上萬,到底哪一家好是外國公司不知道的,成本多少能夠壓價多少也是有門檻的。這加工配套的組合,是國內企業對外國公司的優勢,但如果都在網上透明了,外國公司就很容易網上壓價了,中國眾多的同類化的企業在網絡上必然會面臨比以往更激烈的價格競爭,這個競爭的結果就是中國制造的利潤被進一步的壓薄,也會讓你更碎片化,外國公司不用找你訂購成型的產品,而是在網絡上讓你一個個小作坊變成環節單一的車間,在車間之間組合,這些產業碎片化后,生產的流程就不是中國控制而是外國公司控制了,再加上價格的惡性競爭,中國制造的整體凝聚力將徹底不再了。而誰控制了制造的各個環節的流程,誰就控制了這個產品的產業鏈,誰就控制了制造業,中國制造業的控制權也隨之轉移。

為何會有碎片化呢?原因就是單一的價格競爭,讓每一個工序必須是絕對的高規模,而企業碎片成為車間,再碎片成工序,原來是各個工序之間的組合在企業外成本是很高的,網絡化的互聯網+又致力於降低了這些成本,使得單一的巨大規模的工序生產更有競爭力,我們總看見說國內某個縣生產了全球百分之多少的某某,但這些產品的產業加工鏈都非常短,經常就是車間或者工序,產業鏈關鍵的設計中心都不在中國。如果我們更加網絡化的搞互聯網+,則工序化就更明顯,會更細致的分工,但門檻會更低。不要說現代工業的方向就是分工細化了,德國的工業4.0講的智慧制造,是完全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生產,以往的單一工序上規模的時代,已經落后於歷史了。碎片化、工序化在加工環節的低門檻,對應的是設計環節的門檻變得更高。

產品的加工出現碎片化和工序化,不等於產品的生產流程式控制制就簡單化,反而是從上到下的設計中心樹形控制建立起來了,所有工序和碎片被互聯網+下的設計中心控制起來,這個控制是通過互聯網+的遠程式控制制來完成的,控制者經常是跨越國境的,和以往生產控制在工廠內根本不同,判斷你是工廠還是車間,差別就是控制中心又沒有,現在你成為互聯網+下遠程工廠的一個車間甚至一個工序了。以前我們總說外國資本控制產品的設計中心,依靠這個控制賺取了產品最多的利潤。而僅僅控制設計中心,到加工產品本來還是有距離的。現在互聯網+搞起來了,設計中心同時就可以在網絡上把全部的生產流程式控制制起來,中國制造的核心就徹底被外來控制了。原來的中國工廠變成了美國網絡設計中心的加工點、代工作坊,這不是產業的升級而是產業的退化!中國的工廠就戴上了互聯網枷,就要徹底淪為在互聯網下外國資本產品設計中心的被奴役的奴隸,中國經濟上崛起的希望也將由此破滅。

這里我們說中國是世界工廠,但實際是世界車間,再互聯網+后,世界車間就更加碎片化變成世界工序了,一個廠子實際上只做幾道工序而已,所有的組合是在外國設計公司的網站上規劃的。以往的產品生產流程產業鏈是上游給下游訂單,現在互聯網+打破了這個模式,是設計中心給所有的工序訂單,設計中心把這個產業鏈統一了起來,產業鏈的生態已經徹底改變,是上到下的鏈狀結構變成了單中心了,即以美國因特網上的設計中心為核心的樹狀結構替代鏈狀結構,頂尖的設計中心控制一切,而中國制造的核心設計,控制產業鏈的設計中心都在外國,尤其是美國,連制造業強國德國都不是!美國要重振制造業,不是發展那些產業工人,而是通過互聯網+把美國的設計中心做成能夠控制全球產能、定價權的產業鏈核心。德國搞工業4.0,就是要對抗這種局面,把網絡碎片化的工序和設計中心控制,改造成智慧工廠的內部控制,以智慧工廠的整體對抗美國重振制造業的設計中心,對德國為什么搞工業4.0我們要深度理解,不能按照公開的外交辭令去膚淺的解讀。

所以我們要注意互聯網+與德國的工業4.0的不同,“工業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而不是互聯網+下的產品工序規模化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並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這個4.0不是在一個公網上實現的,而是企業內部網絡,是集團企業內部更緊密的整合,進行智慧制造,變成智慧工廠和智慧生產。這不是互聯網+把各個生產環節分散到公眾網絡上,讓各個環節碎片化。工業4.0是在內部整合加強控制,互聯網+則是外部整合產業透明。工業4.0是加強產業的門檻,而互聯網+把產業拆解為透明的環節降低了產業門檻。只有高門檻的產業才是高階產業!

類似的例子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的蘋果公司,這個公司就是把產品生產變成碎片化的環節交給各個廠家,流程是蘋果公司控制的,主要的生產加工都在中日韓,但中日韓賺取的利潤極為微薄,背后就是這個產品的所有產業鏈都是通過網絡被美國蘋果公司控制的,所有環節都互聯網+了,生產效率是高了,但你賺取的錢更少了!你是為外來資本提高了效率。所以互聯網+確實是提高了效率,但我們是需要有立場的,這個效率提高帶來的利益是誰的,才是更關鍵的問題。

蘋果產業供應鏈
蘋果產業供應鏈

很多人可能還會說的就是中國也可以有自己的設計中心,也可以在“互聯網”——美國因特網上做大多強啊!說這個話是非常天真的,設計中心是需要多年的積累的,你的工序都被壓得沒有利潤了,你有什么資本進行長期投入積累?就算你有了足夠的資本,設計中心建設所需要的時間成本也是繞不過的,素菜、人才、經驗等積累都是一個長時間的事情。而更關鍵的問題還不是資本投資和積累的時間,而是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壁壘,你的設計都透明了,你繞得開人家的知識產權壁壘森嚴這張網嗎?看看三星與蘋果的知識產權糾紛就知道了,中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這樣的壁壘。我們國內產業的進入門檻,是對抗外國知識產權門檻的有力武器,只有這個門檻存在,我們才有建立自主研發的設計中心的時間和資本積累,想一下為何當年美國崛起的時期要搞孤立主義呢?!而日本的國內生產加工環節更是不給外來資本透明而是自己的產業鏈粘結成財團的網絡是水潑不進,德國又搞工業4.0抬高工廠智慧化水平下的門檻,我們為何要互聯網+的自毀長城?!

這制造業到底是哪一國的,我們沒有誰會認為蘋果手機不是美國產品,而真實的情況則是蘋果手機都是在中日韓生產的,為何還會認為它是美國產品?不光是因為它的美國品牌,更因為它的設計中心控制了全部的產業鏈,它的產品利潤和最大價值在美國的設計中心實現。如果中國制造都互聯網+了,制造環節都被美國的設計中心所控制,中國制造就如蘋果手機一樣,變成了美國制造,這對中國的崛起是什么?不是套上了互聯網枷了?!這美國因特網的枷鎖我們要深刻認識。

以前的中國優勢就是產業鏈不透明,現在都不存在了,你賺不到錢了,互聯網+就成為了互聯網枷,是西方希望套在中國制造上的互聯網枷鎖!中國現在人工成本肯定要增長,已經不是以廉價勞動力為競爭優勢了,如果產業鏈再被外國通過互聯網遠程式控制制,中國未來的競爭力在哪里?互聯網+確實帶來了產業的增長,但卻讓中國產業的競爭力和控制力下降,這里我們是不是要有一個國家根本利益的立場?我們不能讓互聯網+提升了美國制造,讓中國制造變成了美國制造。(本文作者張捷系量躍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和訊評論專欄作家)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