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擦肩而過的"財產性收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19 11:24


將職工買斷工齡得來的股份放進銀輪實業,再通過司法強裁的方式還給職工,銀輪實業可謂費盡周折。

在一位投行人士看來,存在職工股的上市公司沒有哪一家不是歷經坎坷,銀輪股份的經歷并不奇怪。

近如重慶建工集團、重慶銀行、大連銀行等擬上市公司,無不為如何清理職工股倍感棘手。

鄭煤機登陸主板則離不開其上市前夜將1800余名職工股股東清洗出局、錯失逾百億元財富的果斷舉措。


辰州礦業上市前,4021名職工通過名為“西部礦產”的殼公司,間接持有辰州礦業3677.53萬股。為了上市這些拿出全部身家支持企業早期發展的職工們,無一例外被以極低價格趕出股東行列,丟掉了本屬于他們的12億元“財產性收入”。

類似的“血淚史”不勝枚舉。包括中國南車、桂林三金、恩華藥業、云海金屬、聯合化工在內,含有大量原始職工股的已上市公司,無不是以職工股清理為代價換來企業的上市。

據某位投行人士介紹,上市被否的江陰港就因8名職工持股會會員不同意股權轉讓,被認定為解決不夠徹底和存在潛在糾紛而不幸被否。

個中奧妙不言而喻。而銀輪股份招股說明書中的“為了規范工會持股問題”,則訴不盡人間滄桑。

鄭煤機某高管接受采訪時坦承:“按證監會要求,不清理職工股是不允許上市的,以職工股名義投資或者以工會名義投資上市公司是不被允許的。”

與上述一刀切清理案例相比,盡管惹上避稅指責,但銀輪股份為職工爭取利益的做法還是值得肯定。

原始股股東一夜暴富神話背后,職工股清理在某些企業上市過程中的無奈和殘酷鮮為外界所知。有的企業上市前夜甚至是以每股1元的原始出資清理職工股。

殘酷事實背后,相關部門難辭其咎。例如拒絕審批職工持股會或工會作為發起人的公司提交IPO申請,同時,相關法律限定,股份公司直接和間接持股的股東人數不得超過200人。

為規避審批風險,銀輪股份無奈將職工持股會所持股份轉由銀輪實業持有,而后一條法規則讓工會的350名股東在上市前被縮減至145人。

雖然國家多次強調,要讓老百姓擁有更多財產性收入,而且作為企業改制過程中形成的職工股,一旦上市無疑是最直接的財產性收入。

但多年來,200人以上的職工股股東不清理就無法上市的尷尬,導致大多數普通職工眼看在望的“財產性收入”,在公司上市前化為泡影。

如果說銀輪股份的經歷是一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狡猾,莫不如說是一種夾縫中求空間的無奈。

不消說,監管層對于發行環節的監管架構有自己的考慮,社會大眾也完全能夠理解。問題在于,以犧牲基層員工的利益為代價的監管方式應與時俱進,迅速改變只圖管理之一時便利,視普通職工切身利益于不顧的局面。

不難解決的矛盾面前,各方理應推己及人,探索出一套更加合理的解決辦法。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