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成品油定價機制要變?發改委在評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20 10:14


8月19日,本報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已經完成對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評估。

記者了解到,對于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細節,發改委內部存在不同意見:一是調價周期是否過長,參考國際油價變化幅度是否過小;二是當滿足調價條件時,國家是否一定調整價格。

2009年5月《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后,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由模糊走向透明。其規定:國際市場三地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發改委可相應調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價格。

在對調價期限的評估中,一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國家發改委內部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22天的調價期限過長,調價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建議每10個工作日甚至更短期限內就可以調價;另一種觀點認為,保持22天不變,或適當延長期限。


對于調價所參考的國際原油變化幅度,部分參與評估的專家認為幅度偏小。“如果22個工作日過后,國際原油價格移動平均變化率超過8%,國家應該怎么調?”一名參與評估的人士建議,可以參考10%的國際原油變化率,降低調整的頻率。

但記者了解到,“4%”的變化幅度調整的可能性并不大。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名專家稱,“4%”是通過分析歷史上油價變化對宏觀經濟產生的影響程度而確定的調整臨界值。如果此變動幅度太大,油價的調整將對國民經濟產生較大影響。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鄧郁松認為:“4%+22天”的定價模式提高了政府決策的透明度,但同時存在滯后性、囤油套利的行為也隨之放大。

“如果價格調整的滯后性不消除,無風險的套利行為便會加劇。”鄧郁松說,當國際油價不斷上漲,交易商最理性的做法是盡可能增加庫存,一旦國內上調價格就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豐厚利潤;反之,當國際油價下跌時,交易商將盡可能清理庫存。

對于此中的投機套利行為,相關部門其實完全可以監控。上述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專家認為,可以采用統計的方法測算油品被囤積數量多少,采取價格手段調節資源供應。如果資源被大量囤積,發改委可以選擇不調價,促使資源投向市場。但是這一監督過程管理成本大,誰來監管、如何監管都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盡管投機囤油、市場波動的問題在浮現,發改委對調價依舊異常謹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表示,現行定價機制中,國家掌握著成品油價格調整的主動權,目的是防止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對國內市場帶來影響。

“但是,國內油價調整的前提是對國際油價走勢的正確判斷,必須準確判斷國際油價的變化是短期波動還是長期趨勢。例如,在油價處于下降周期時,對國際油價的短期上漲國內暫不調整。”王軍說。

自2008年12月1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至今,國內油價經過六升四降共十次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由少動、慢動,到多次調整,艱難地走出一條與國際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的路線。

但現行定價機制仍存在很多模糊條款。

按照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每桶高于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者少提。

定價機制明確了當國際油價處于每桶80~130美元和130美元以上的兩種管制情況。但是,在上述兩個區間內價格政策表述過于籠統,缺乏具體細節。

王軍認為,兩種管制情況下油價的調整頻率、調整依據等都無詳細規定。每桶130美元以上時國內油價“不提”或“少提”如何區別、國際油價在80~130美元區間時國內價格的調整周期和標準等,均未明確。

此外,兩種情況下的價格管制都是以犧牲國內成品油生產企業的利潤來實現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避免生產企業由于利潤減少甚至虧損而減少供應,并因此導致“油荒”現象是必須解決的問題,《辦法》中對此缺乏有效方法。一旦進入管制后,價格是否調整又可能變成供應商和價格管理部門的一種博弈。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