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主要報紙大陸版要聞標題一覽 (12月22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2-22 09:55
《中國時報》
■醫衛協議前10大中藥材 優先檢驗
第六次江陳會昨天簽署《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正式確立中藥材進口源頭管理,未來中藥材將可透過「源頭管理」、「邊境抽驗」及「市場抽查」三道程序把關,而枸杞、紅棗、黃耆等進口量前十名的中藥材將優先接受檢驗,往後民眾用四物補身、飲養生茶補氣,得以進一步獲得保障。
■陸客每日上限4千 年創700億產值
六次江陳會作出多項共識,確定陸客來台每日上限四千人,及陸客明年上半年「試點試行」自由行。中華民國旅行社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預估,調高陸客來台上限,一年可為國內創造七百億元觀光產值,但強調政府不該設限,應開放市場發展。
翻攝中國時報
■投保協議 優先列江陳七會議題
備受關注的《投保協議》未在六次江陳會簽成,但兩會已取得共識,《投保協議》優先列入明年七次江陳會議題。至於其他議題,括ECFA後續的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或爭端解決機制三項協議,最先談妥的項目也可望納入。
■文教交流 對岸殷盼務實協商
針對大陸熱、台灣冷的兩岸文教交流議題,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昨在六次「江陳會」開場白中表示,如果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中存在問題需要解決,就應建立交流合作機制,解決存在的問題。他說,大陸並不是去找問題來協商,而是事實上有問題需要解決,他期望台灣務實看待兩岸文化教育交流的協商問題。
■學者看法 協議 未必簽署 慎重 但莫迴避
大陸官方多次表態,期待兩岸簽署文化交流協議,但始終「陸熱台冷」;對此,文化大學中山與大陸所所長邵宗海表示,台灣不能一直迴避這問題,他認為,文化協議可以談,但就像租稅協議破局一樣,不是列入就必須簽署,除非台灣覺得滿意,否則大可讓它流產。
翻攝中國時報
[NT:PAGE=$]《工商時報》
■銀監會:嚴禁固定資產貸款
中國今年新增信貸逼近7.5兆元人民幣(下同)的調控上限。為控制信貸規模,傳監管單位祭出嚴令,從上周就大動作要求各商業銀行,停止核發人民幣固定資產貸款;部分銀行行長透露,明年新增信貸總額可能比今年縮減1成,約6.75兆元。
■人行設新規章 擬納BIS
路透報導,為協助中國銀行業趨向市場化,並改革信貸管理體制,中國人民銀行擬建立新的管理信貸規章,將納入資本適足率(BIS)作為評量標準。
翻攝工商時報
■地王頻現 熱炒地價行情
中國指數研究院昨(21)日公布最新資料,上周全中國單價「地王」頻現,包括廣州、常熟等底都出現歷史新高地塊,並刺激土地價格進一步走高。開發商對房市依舊高度看好,成交量更創下周度新高。
■李寧地產夢碎 券商看衰後市
中國大陸體操王子李寧有意藉創業板公司「非凡中國」收購李寧公司的計畫,遭香港聯交所裁定該項股權交易為「反收購」。消息傳出,20日李寧股價暴跌近16%,單日市值蒸發逾35億港元,昨(21)日續跌,更被市場投資者看淡其後市表現。
■中國貨運航空一哥 誕生
台灣長榮航空、上海東方航空、中遠集團、新加坡貨運航空等在20日簽署協議,聯合向中國貨運航空公司注資20.5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立新的中國貨運航空公司,該公司同時也成為中國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期打造中國物流產業的民族品牌企業。
翻攝工商時報
[NT:PAGE=$]《聯合報》
■賴幸媛提撤彈 陳雲林:須坐下談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天會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兩岸協商代表團,再就大陸對台軍事部署與台灣參與國際空間一事,向陳雲林表達台灣的立場與看法。根據轉述,陳雲林當面坦率陳述大陸立場,雙方會談氣氛良好。
■七次江陳會 三大議題「彈性」處理
兩岸兩會昨達共識,七次江陳會的議題將採新的「彈性」方式處理。海基會副董事長江丙坤表示,除了投保協議,ECFA簽定後的後續三大議題,都將是未來江陳會的主要議題,三大談判會同時進行,但何時談成將不設時間表。第七次江陳會除投保協議,這三大議題「何者先談成就先簽」。
翻攝聯合報
■陸客自由行 爭取五月前開跑
兩岸第六次江陳會敲定,明年元月起,大陸觀光客來台每天從三千人放寬到四千人;陸客自由行明年上半年試行。春節加班機初定為一百廿二班。
■中文出版物 陸禁隨意夾帶英文
中國崛起,不斷強調「軟實力」的同時,內部卻逐漸瀰漫一股「文字排外」的氣息。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布禁令,要求漢語出版物的內容,不得「隨意」夾帶使用英文單字或字母縮寫等語言,官方卻無明確定義,何謂「隨意」。
■外中內台 台灣MOTEL進軍大陸
台灣流行的汽車旅館,成為主題精品裝潢的代言詞。這種標榜私密性且裝潢精緻的旅館風格,正式進駐北京。
翻攝聯合報
[NT:PAGE=$]《經濟日報》
■大陸CPI分類權重 明年大調整
大陸工信部、財政部與商務部等多個中央部會,本周起將先後召開2011年的工作會議,在這些中央機關中,最受矚目的可能是國家統計局,統計局將討論如何隨著經濟狀況變化,調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各項分類的權重。
■大陸汽柴油價 今起再調漲
大陸正面臨通膨壓力,但國家發改委昨(21)日晚間依然宣布,自今天零時起,再次調升汽柴油價格,汽油零售價每公升上調人民幣0.23元,柴油每公升上調0.26元。
翻攝經濟日報
■農產供應 大陸明年農業重點
大陸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昨(21)日揭幕,會中將明定2011年大陸中央政府的農村工作目標,並形成明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的主要內容。本次會議可望將「確保農產品有效供應」列為明年最重要目標,水利建設及現代農業是兩大工作重點。
■上海喊話 要高耗能台商轉型
上海力推節能減碳,「十二五」規劃要朝先進技術發展,部分台商憂慮前景;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曉渡昨說:「我們整個政策是幫助傳統企業不斷改造、提升,這是大趨勢。要關的話,那是迫不得已之舉。」
■高新企業認證 專利是關鍵
台商若想繼續享有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徵收,或在經濟特區享有「兩免三減半」的租稅優惠。就需積極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認證關鍵即是「專利數量」。
翻攝經濟日報
[NT:PAGE=$]《旺報》
■會陳雲林 賴幸媛再提撤飛彈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天在六次江陳會結束後,會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賴幸媛再度當面向陳提出撤除對台軍事部署的要求,同時表達台灣參與國際空間的尊嚴。這次是賴陳三度會面,也是賴三次向對方提出撤除軍事威脅以及國際空間的問題。
翻攝旺報
■信貸踩紅線 固定資產難款貸
今年前11個月,大陸新增貸款已達7.44兆元(人民幣,下同),與年初設定的7.5兆元,僅剩600億元的空間,眼見即將超越7.5兆紅線,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指出,大陸監管部門近日召集銀行開會,要求銀行收緊「銀袋子」,嚴格控管固定資產貸款。
■巴曙松:大陸貢獻全球20%成長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日前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今年大陸經濟成長貢獻了全球約20%的成長比重,未來大陸要加強參與世界經濟治理的能力。
翻攝旺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