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盈率發行難以為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20 09:39
自2009年6月IPO重啟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節節攀升,09年底甚至出現歷史新高。但專家預計,隨著二級市場打新收益逐步下滑,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帶來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及發行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推進,我國新股高市盈率發行的狀況將發生改變。
有消息人士透露,新股發行市盈率高漲的情況已經引起監管層的關注,并于2009年底約談了各大投行負責人。盡管監管層堅持不對新股定價重新實行“窗口指導”,但預計未來主承銷商研究報告中對于新股的估值將趨于合理。
自從桂林三金斬獲IPO重啟首單后,從近7個月的新股發行情況來看,發行市盈率不斷升高。WIND統計顯示,按招股日期簡單平均計算,2009年6月至12月各月的平均發行市盈率分別為31.8倍、38.3倍、38倍、51.8倍、51.3倍、51.9倍和69.8倍。其中,12月8日、12月29日發行的創業板企業金龍機電和世紀鼎利的發行市盈率甚至高達126.67倍和123.94倍,創下歷史新高。
市場人士認為,監管機構取消發行價“窗口指導”后,約束機制不夠健全是出現上述情況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后,證監會堅持市場化方向,將新股發行定價權交給市場。在這一政策執行初期,上市公司及承銷商受利益驅動,傾向于選擇較高市盈率發行,A股市場上“新股不敗”的神話也使得參與詢價和申購的機構愿意承受較高市盈率,而有打新“傳統”的散戶投資者在以往“高收益、零風險”的習慣下更是積極參與新股申購。這自然形成了新股發行市盈率不斷走高的局面。
但隨著時間推移,市場博弈出現的新變化將倒逼發行定價走向合理。目前,二級市場打新收益率已經開始逐步下滑。
以大盤股為例,在IPO重啟之初上市的四川成渝及中國建筑,按開盤價計算,其首日漲幅分別高達110%及56%,而2009年12月上市的中國化學、中國北車的首日漲幅則大幅縮水至5%左右。
同時,招商證券等以高出同類上市企業市盈率發行的上市公司均出現了“破發”的局面,在二級市場盈利空間大幅壓縮的情況下,高市盈率發行已經難以為繼。
而從供求關系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定調將“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半年來我國新股發行節奏加快以及預計在今年實施的數千億再融資計劃也表明,市場供求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隨著改革的深化,新股發行約束制度缺失的局面難以持久。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證監會日前召開的監管工作會議透露的消息顯示,雖然監管層已經下定決心推進市場化定價,但這并非意味著新股定價可以隨心所欲。隨著一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未來新股定價約束機制必然逐步加強。
目前,新股發行市盈率下滑的趨勢已經開始顯現。2010年1月8日,第三批創業板六家公司掛牌上市,平均市盈率從上一批創業板企業的83.6倍下降至78.1倍。而大盤股中,本月發行的中國西電市盈率僅有34倍,遠低于此前發行的中國北車、中國化學、招商證券等動輒四五十倍的市盈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