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三五規劃的五大猜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29 12:37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撰文指出,中國規則的短板在於如今需要與其他勞動力充裕的國家劇烈競爭,迫使中國從勞動力密集的模式向上攀爬,發展科技密集型制造業。
中共中央委員會本周召開第18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是討論和通過第13個五年計劃(2016至2020年)。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切皆由強大的市場力量主導,而五年計劃則屬於規劃經濟下的典型產物。它還能發揮作用嗎?
今年,第12個五年計劃踏入最後一年。盡管中國經濟放緩引發諸多憂慮,但為gdp制定的7.5%增長目標應能實現。在這五年期間的頭四年,gdp年均增長為8.04%。即便今年增長率降至6.8%,這五年的年均增長仍將達到7.79%。
二三十年前,全球其他地方沒多少人注意中國的計劃。但時移世易,現在全球觀察家都猜測中國將推出什么經濟新政策。本月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會議在利馬舉行,中國經濟政策便是討論焦點所在。 imf首席經濟師莫里斯.奧伯斯法爾德(maurice obstfeld)指出,全球經濟受到三股強大力量牽扯:中國的經濟轉型、商品價格下跌,以及美國快將實行的貨幣政策正常化。
奧伯斯法爾德所言甚是。世界不能再無視中國的計劃,因為其成敗將對其他經濟體造成多方面影響。本周的五中全會將討論中國如何應對重大的結構轉變。我認為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至少應探討五個問題。
首先,中國采納的發展規則與印度迥然不同。中國借助其龐大的廉價勞工,大量生產及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由此迅速而直接地為大批從鄉村移居城鎮的民工創造了就業機會。而印度則積極發展資訊科技產業,受惠的主要是受過教育的精英階層,而非普羅大眾。
中國規則的缺點,在於如今需要與其他勞動力充裕的國家劇烈競爭,迫使中國從勞動力密集的模式向上攀爬,發展科技密集型制造業。新五年計劃的部分議案很可能關於如何更有效地推進這種轉型。
第二種結構轉變在於從制造業及建造業轉型至服務業。 1980年,服務業僅占gdp的22.2%,但去年升至48.1%,超過制造業及建造業所占的42.7%。中國的服務業也許永遠無法與香港的90%看齊,但其份額勢將繼續擴大。服務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其擴張的一個好處在於可創造大量職位。制造業發展則可能放緩。也許未來的一段長時間里,采購經理指數將持續不振,電力消耗也將走低,但制造業衰退的影響,將被服務業的擴張抵銷。
第三,中國某些商品產量似乎過多,例如鋼和煤碳。產能過剩反映資源分配低效。當某些產品產量過多,其他領域就可能出現資金緊絀的問題。中國許多地區污染嚴重,反映環保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要重新平衡產能,就要推行特殊的結構轉型。新五年計劃必須重新制定處理各種問題的緩急次序,而改善環境應是要務之一。
第四,大批鄉村居民遷居至城鎮,向來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原本住在郊區的人民,一旦享受到城鎮的福利,產能可以迅速提升。 1978年,城鎮居民占總人口不足18%,但去年城鎮居民比例已達到55%以上。
人口遷移規模之大,帶來了一些令人難以想像的問題。就業市場始終有大量需求;鄉村兒童被父母留在老家,經常得不到良好教育,也無法受到充份保障。在中國,這類“留守兒童”估計約有6千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城鎮化仍將繼續。一個周全的五年計劃應該制定恰當措施,處理急速城鎮化所產生的問題;而城鎮化本身也是結構轉型的重要形式。
最後,“一帶一路”構想和人民幣國際化,是開放政策的兩個倡儀,中國將在未來五年推行。 “一帶一路”有助中國出口在基建方面的過剩產能,並為其產品和服務擴大全球市場份額。
此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下一步應是爭取人民幣成為imf的特別提款權貨幣。預料imf將在年底做決定。如果人民幣獲得接納,中國將制定政策,進一步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
香港作為自由港,以貿易、物流和金融服務見長,具備獨特的能力,可為中國的經濟轉型作出貢獻。然而,中央未必了解如何在這方面發揮香港所長。機遇就在面前,不應等待他人告訴我們應該做什么。如果香港希望受惠於新的五年計劃,就要秉持企業家精神,自行作出創新的調整。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