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保險產品宣傳易誤導消費者,保底7%并非收益7%

鉅亨網新聞中心


“保底7%+6次分紅”、“年年分紅+滿期返本+特別紅利”、“100%保本”,走進銀行,滿眼的“安全又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宣傳單分外醒目。而負利率時代的到來也使得這些號稱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格外誘人。不過,若不注意,大打高收益噱頭的理財產品有可能是陷阱而非餡餅。

市民方女士日前向本報記者反映,她在銀行辦理儲蓄業務的時候,銀行工作人員向其推薦了一款保險產品,稱該產品100%保本,有7%的保底收益,同時每年還可享受分紅。

對于銀行工作人員的介紹,方女士心動之余也有些疑慮,這到底是保險產品還是投資工具?是否真的安全又有高收益?

方女士給記者提供了一份從銀行獲得的產品宣傳單,宣傳單上承諾,只需一次性繳清費用,就保證100%保本,此外還保證有7%保底收益,同時可享受6次分紅,5年后到期。


5000元投資收益 高出定存近七成?

記者來到方女士所說的銀行營業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款產品沒有風險,只要投資額在5000元以上,保本之余還有收益,類似于整存整取的儲蓄業務,而且收益比定存高出許多。

記者粗略估算一下,按照保底收益7%來看,5年的收益就能高達35%,還沒有算上6次分紅,這樣的收益顯然十分誘人。

以目前5年期定存3.6%的年利率和該產品總計約40%的收益率來計算,方女士投資5000元的定存到期的利息收益為5000元×3.6%×5=900元。

若按照營銷人員的介紹,購買這款產品的收益可達到5000元×30%=1500元,比同期定存高出近七成,而且若投資額越大,差距就更明顯。

陷阱一:7%非年利率而是5年收益

“保底收益真能達到7%這么高?”對于記者的疑問,該營銷人員猶豫了一下表示,其實7%是指5年的收益,平均每年不到2%。而這點并沒有在宣傳單中注明,工作人員也沒有主動進行提醒。

“但每年還有現金分紅,加起來收益率也挺不錯的。”該工作人員表示,參照該公司以往的分紅經驗,這款產品年平均分紅水平超過4個百分點,“5年下來收益率至少達到百分之二十幾。”但這樣一來,該產品的實際收益水平與5年期定存到期的利率18%差距明顯縮小。

記者隨后從相關保險公司了解到,這款分紅險的保障內容大致包括身故保障,紅利(包括現金紅利和滿期紅利)以及滿期金。保險公司的產品條款中并未說明有7%保底收益,涉及投資收益的方面只有紅利和滿期金。

陷阱二:提前退保難獲滿期金

盡管沒有7%的保底收益,但保險公司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如果保險合同期滿,投保人可以獲得保額107%的滿期金,即購買1萬元的產品,5年后可以獲得10000×107%=10700元的滿期金,在收回本金的同時還有700元的收益。“如果合同到期,保險公司保證給付這部分收益。”

照此看來,這款保險產品確實有固定收益,但卻并非銀行宣傳單中所說的保底收益,而是合同到期后的滿期金收入。如果投保人提前退保,則拿不到滿期金,只能按照保險公司的保單現金價值獲得補償,而這部分金額往往較低,越早退保保單現金價值越少。而且,如果中途出險理賠,則保險責任終止,投保人也只能獲得理賠金。

陷阱三:是否分紅并不確定

相對于滿期收益,銀行工作人員更強調,年度分紅才是更為重要的收益來源。據記者了解到,這款產品今年才剛剛推出,而銀行工作人員就拿著過去其他產品的分紅水平來對此進行介紹,稱每年分紅能達到4個百分點以上。

不過,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分紅并不能保證,“分紅水平要根據保險公司每年的實際經營狀況來定,如果盈利情況較差,甚至可能不分紅。”該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經營多款分紅險產品,從歷年來的分紅數據來看,盡管有些年份的分紅水平會偏低一些,但目前尚未出現不分紅的情況。“可這并不代表你所購買的這款產品一定會分紅,這是存在不確定性的。”該工作人員特別對記者強調。

提醒 保險的本質是保障

保障原本應該是保險產品的核心功能,但在宣傳單上,往往會成為高收益理財產品贈送的附屬品。該宣傳單顯示,購買這一產品后,在獲得上述投資收益的同時,保險公司還將向投保人贈送包括人身、意外和交通意外在內的保障。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部分銷售人員為吸引市民投保,會刻意夸大保險產品投資收益,或通過文字游戲塑造高收益假象,消費者應該注意避免被誤導,而避免被誤導的關鍵就是不要盲目看重保險產品的投資收益。專家表示,保險產品的本質還是保障,投資只是附屬功能,而且相對于股票、基金等投資方式,保險的收益不會很高。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