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PE并購時代即將來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2-14 10:07


投中集團日前發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并購市場統計分析報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企業并購活動趨于活躍,無論從并購交易完成案例數量還是交易金額,都較第二季度大幅增長。

對于國內的諸多PE來說,現階段PRE-IPO無疑是最大的蛋糕,但記者也常常聽到許多做PE的朋友們抱怨,IPO項目的爭奪空前激烈,對于中國眾多的中小型PE來說,IPO的渠道畢竟過于狹窄,很多PE往往陷入了“相對成熟的企業的PRE-IPO項目拿不到,而又不愿過早的介入未成熟企業的融資項目”的尷尬境地。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國外成熟資本市場,PRE-IPO帶來高收益的機會其實并不多,反而是收購交易能夠為PE帶來更高的收益,國際上許多知名的PE,如KKR和凱雷投資,都是并購專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PE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產業資本運作的整個鏈條上,IPO只是其中的一環,長期來看,產業鏈上的縱向整合(如上下游之間的并購),大小企業之間的橫向并購(如收購競爭對手),以及進入新市場的擴張收購,對PE來說具有更加廣闊的空間,這樣的整合并購既可以是在IPO之前,也可以是在IPO以后。

該人士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行業龍頭先后完成IPO,PE的投資機會正逐漸向新興行業和細分市場轉移,這中間存在巨大的并購交易空間。一方面,這些企業的規模一般都還不大,有些甚至尚未達到上市的要求,在PE介入之后,企業可以在PE的專業指導下縱向整合上下游企業,或者橫向收購競爭對手,或者通過收購產能進入新的市場和行業,迅速做大做強。而從PE方面來看,介入競爭不是那么激烈的細分市場龍頭企業,而不是一窩蜂地去“搶單”規模比較大的企業標的,通過已投資企業再去做收購,把規模做大之后再謀求上市或者通過并購交易退出,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這將是中國以后PE運作的一個重要趨勢。


對于已經IPO的公司而言,PE的機會也遠沒有結束,國外經驗證明,并購是上市公司保持高成長的重要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壓力”將促使這些企業通過并購謀求快速的發展。目前,在A股市場還是上市公司并購非上市資產占主流,未來可能出現上市公司之間的并購行為,屆時,并購將成為PE除IPO之外的最重要的退出手段,交易的對價既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股權。

然而,并購運作的成功有賴于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求PE對投資標的具有實際控制權,至少在股權安排上使PE對企業后續的并購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在這方面,弘毅投資可謂個中老手,通常,弘毅投資首先控股目標企業,并推動目標企業成為產業的整合者,通過一系列并購成長壯大,這樣的整合既可以在上市之前,也可以在上市之后。中國玻璃就是一個經典案例,從2003年弘毅投資收購中國玻璃開始,在弘毅投資主導下,中國玻璃先后經歷了改制、上市、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一系列的行業內整合收購交易,最終成為中國最大的平板玻璃上市公司。而2008年助力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則是弘毅投資的又一大杰作。

硅谷天堂上海合眾基金投資經理侯偉對記者介紹,PE按照投資模式大致可以分為財務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兩大類。財務投資者沒有特定的產業背景,投資基本上以參股為主,而戰略投資者一般都有特定的產業背景,在投資模式上以控股為主,以方便后續的并購整合。目前,中國的PE絕大多數都屬于前者,像弘毅投資這樣強于并購的PE寥寥無幾,在目前國內的IPO依舊火爆的情況下,PE們仍然樂此不疲。但隨著與并購相關的金融工具不斷完善,配套的法規制度逐漸健全,并購無疑將成為PE未來越來越重要的方向。

春華資本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胡祖六表示,中國經濟目前已經進入到大轉型的關鍵時期,而轉型的實現需要非常有效率的融資體系和金融體系,其中,并購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國家資本市場是否成熟、是否運作有效率的重要的標志,隨著越來越多的PE意識到并購交易的巨大機會,PE并購的時代已經來臨。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