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兩岸緊急醫療後送 今年已20次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兩岸緊急醫療後送業務在兩岸交流持續擴大的情況下,人數也直線增加,今年以來執行的兩岸醫療包機後送已經達到20次左右,是目前海外緊急醫療後送的大宗。至於安排病患搭乘一般民航班次,平均每個月有20人次,總計後送人數超過兩百人。不過受到兩岸直航班機的機位吃緊影響,後送安排常常受到延遲。(彭群弼報導)

兩岸緊急醫療後送業務開放以來,不少醫療院所體系都希望爭取加入這項服務,不過,受限於空中緊急救護的專業需要以及繁瑣的申請手續,目前仍以國際SOS組織是主要的服務機構。根據統計,近幾年後送的人數逐年增加,以今年一到八月為例,海外緊急醫療後送,使用醫療包機後送約25趟,其中約八成都是即在兩岸後送。至於醫療包機部分,除了通過驗證的復興航空之外,國際SOS在北京還有一架私人噴射客機,改裝為空中救護車。也曾經執行兩岸後送任務,此外,國內某乙種航空業者,引進一架私人噴射客機,也曾經執行過海外醫療後送任務。


專機的費用昂貴,除了投保有海外急難救助的相關保險,否則負擔沈重,因此,只要病患的狀況許可,一般都會安排搭乘一般的民航客機,利用正常班機的航班執行後送,病患則是利用座椅加裝擔架床的方式,一次購買六到八個座位,由醫護人員隨行,就可以執行後送。目前平均每個月達到20人次,今年到目前為止,後送回台的人數超過兩百人次以上。

雖然兩岸直航之後,班次、密度及航點都大幅增加,不過,醫療機構碰到的最大困擾,卻是要跟一般旅客搶位子。相關人士指出,由於後送時需要的座位數較多,兩岸直航的班次,特別是熱門航點幾乎都是客滿或僅剩下零星座位,無法安排擔架安裝,因此病患常常需要留在當地,等待機位。比起以往,常常要多等一個多禮拜才能後送,對於搶求時效的空中後送任務,形成不小的困擾。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