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熱錢流入 中國外管局祭出7招閂閘門 外匯管理趨緊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為合理引導跨境資金流動,防範「熱錢」流入帶來的金融風險,中國外管局頒布 7 項新規定,包括嚴查境外上市募集資金調回結匯真實性,以及將對銀行結售匯頭寸餘額 (買入及賣出的外匯餘額) 實行下限管理,即商業銀行必須保留一定額度的外匯,不再允許悉數兌換為人民幣。這意味著外匯管理趨緊,以堵塞熱錢流入的閘門。
《星島日報》報導,在熱錢流入及 G20 會議快將召開之下,人民幣匯率揚升,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兌美元昨日收報 6.6440 ,和上一日的收盤價 6.6781 相比,單日漲幅達 0.51% ,亦創下 2005 年匯改以來單日最大漲幅。
外管局日前發布《關於加強外匯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包括加強銀行結售匯頭寸管理、下調來料加工的收匯比例、加強境外上市集資調返內地結匯的真實性審核等。熟悉內地外匯業務的專家稱,由於人民幣持續升值,商業銀行大多將持有外匯悉數兌換成人民幣,坐享匯率升值的好處,這變相要由央行來承擔匯率風險。採取「下限」管理,就是要銀行至少持有一部分外匯,同時承擔匯率風險。
中國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表示,美國實施「量化寬鬆」的政策,全球都面臨流動性氾濫的危險,中國更有可能成為資金流入的重災區。在這個背景下,外管局公布有關政策,就是採取應對行動,因為美國「二次寬鬆」政策,已造成人民幣持續被動升值、資產泡沫日漸膨膨。
美國印鈔刺激經濟,已惹來新興市場的強烈批評,對於通膨壓力日漸加大的中國更是「火上澆油」,因此,外管局推出 7 招,閂緊閘門從嚴控制熱錢流入。今年第 3 季中國新增外匯儲備 1940 億美元,創單季紀錄新高。自 8 月起,新增外匯佔款大於當月外貿順差及外商直接投資之和,顯示跨境資本正源源不絕流向中國。顯然,中國是坐擁全球外匯儲備「一哥」,經濟又企穩向好,這些都是吸引熱錢流入的誘因,並加劇了中國輸入型通膨的壓力。
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強調,新興經濟體資本大量流入,全球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膨風險上升。人行副行長馬德倫亦表示,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對他國的不利影響已體現出來,要警惕由此引發通貨膨脹,以及新興國家國際收支壓力和資產泡沫。另一名人行副行長杜金富表達了對通膨的憂慮。他說:「流動性過多、通膨、不良貸款、資產泡沫等周期性宏觀風險明顯加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