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數字IPO前後不一 中國多家在美上市企業面臨集體訴訟
鉅亨網新聞中心
媒體報道稱在美多家中國上市公司正遭遇“集體訴訟”。據悉,這些公司被起訴的原因是,他們在IPO之后發布的財務結果,據稱與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報表顯著不同。
中新社援引新聞晚報3月10日報道稱,據媒體報道,在美的中國上市公司正遭遇“集體訴訟”。包括中國最大的網絡游戲開發商和運營商之一的第九城市、中國第一家赴美上市的高科技農業概念公司華奧物種、在美國全美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昆明圣火藥業、晶澳太陽能以及臺灣醫療設備公司Accuray等公司都面臨著美國的訴訟麻煩。
據斯坦福法學院 (Stanford LawSchool)證券集體訴訟信息交流所統計,在過去十年里,美國國內針對外國企業提起的證券集體訴訟案數量穩步上升,09年此類案件占到總數的20%左右。
這些公司被起訴的原因是,他們在IPO之后發布的財務結果,據稱與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報表顯著不同。這導致他們的股價下跌,給投資者造成了損失。投資者如今認為,自己當初買進這些股票的價格被人為抬高了。
訴訟理由包括:未披露公司主要經營資產是非法收購的;未披露公司難以確保充足的原材料供應;使用內部估計數字,而非實際的歷史營收和利潤數據;由于主要高管人選在IPO前沒有落實,導致薪酬成本高于預期。
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秘書長艾哲明(JamieAllen)表示,在美國受到集體起訴的外國公司有這么多來自中國內地,表明中國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9日試圖聯系了上述某家遭“集體訴訟”企業。該企業內部人士透露,中美法律制度不同,中國企業在外國遭遇法律糾紛“很正常”。
英國高亞資本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劉宇興表示,由于國內符合創業板上市要求的公司眾多,海外上市對不少企業仍有較大吸引力。“自09年10月份以后,能感覺謀求海外上市的企業明顯增加。”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推動了經濟金融開放程度的迅速提高,為中國的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上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公司在境外資本市場實現上市,將得到更多的合作機會,為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但他也指出,“海外上市的成功不僅為這些公司在國際證券市場籌集了大量資金,并且要求這些企業按照國際市場規則來辦事。目前來看,這些企業還需交學費。”
(程曦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