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簽逾百億合同 核電走出去加快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2-05 13:1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日在人民大會堂同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舉行會談,表示后期將核電作為兩方合作的重點。今日阿根廷總統也在推特上證實了具體合作方案。
2月5日,阿根廷總統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在推特上發布資訊稱,阿根廷與中國簽署核電合作協議,四號核電站(IV Nuclear Plant)需要投資58億美元,五號核電站(VNuclear Plant)需要投資70億美元。阿根廷總統稱,“此次融資給出年化3.5%的‘優惠’利率,部分商業性融資的年化利率介於6.5%到8.5%不等”。
習近平在4日強調,中阿雙方合作要建設好現有的鐵路和水電站等重點項目,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能源、礦產、裝備制造等領域合作,將核電作為下階段重點合作領域加以推進。要加強海關和質檢交流,推動雙邊貿易健康穩定增長,繼續加強金融合作,執行好本幣互換協議。
據東方證券此前分析,預計“十三五”中期我國核電海外總包工程有望放量。“華龍1號”作為我國出口的主要機型,示范工程目前暫未獲批開工,預計春節前獲準概率較高。按照核電站建設周期,“華龍1號”示范工程將於2017年底完成核島安裝,進入調試階段,屆時將為我國海外項目增加有力籌碼。
申銀萬國分析師也表示,核電前景空間無限。盡管原油價格下跌,核電可能不受影響。相比於其他能源,核電經濟效益最高。國務院發印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目標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這意味著核電行業從2014年到202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必須達到18%來實現規定目標。
除此之外,近期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並訊息也得到最終證實,核電板塊的版面也將形成新格局。
重點推薦 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的重組合並工作已經正式啟動。在合並流程上,將首先確定新集團領導班子,研究各單位上報的合並方案,再制定整體重組方案、更改集團名稱,重組機構及資產,最終形成新的集團。
繼南北車合並之后,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即將合並。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國資人士處獲悉,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的重組合並工作已經正式啟動。在合並流程上,將首先確定新集團領導班子,研究各單位上報的合並方案,再制定整體重組方案、更改集團名稱,重組機構及資產,最終形成新的集團。
上述人士表示,新集團領導班子目前尚未確定。“資產重組現在都還沒到時候,”他說,“核電業務(注入相關上市公司)就更遠了。”
與整合行業主要參與方的南北車合並不同,中電投、國家核電分別是五大發電集團和核電行業中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的一方,兩者合並后成為核電行業一支新力量,在改變行業格局的同時,中國核電市場依然將保持多個重要參與方。
合並獲資本市場認同
2月3日晚間,中電投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同時收到中電投集團《關於聯合重組事宜的通知》稱,國務院國資委已通知中電投集團啟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聯合重組的工作,具體方案待定,中電投集團將根據工作進展情況依據有關規定及時履行資訊披露義務。
訊息發布后,露天煤業(行情,問診)(002128.SZ)、吉電股份(行情,問診)(000875.SZ)、上海電力(行情,問診)(600021.SH)等中電投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漲停。雖然幾家上市公司並無核電業務,但顯示出資本市場對核電概念的熱情,及看好兩大央企合並重組的效果。
中電投集團是五大發電集團中清潔能源比例最高的集團。截至2014年底,中電投總裝機容量達到9667.47萬千瓦,清潔能源比重38.47%。預計2015年中電投要實現裝機突破1億千瓦,清潔能源比重達到40%。
截至2014年底,中電投集團完成發電量3805.33億千瓦時,煤炭產量7378.61萬噸,電解鋁產量266.92萬噸,鐵路運量2003.18萬噸。新增裝機容量1073萬千瓦,核准容量1262.99萬千瓦,創五年來新高。
此外,中電投集團也是五大發電集團中唯一握有控股核電建設資質的集團,其等比例控股的遼寧紅沿河核電項目已經投產2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2014年實現上網電量104.2億千瓦時。該項目另有兩臺機組在建,預計今年底將全部投產,並成為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之后中國在運規模第三大的核電基地。中電投集團控股建設的山東海陽核電項目采用AP1000三代核電技術,目前處於建設當中。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主要從事AP1000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研發、轉讓、應用和推廣,通過自主創新,形成自主品牌核電技術。引進的首臺AP1000機組―三門1號機組進入系統移交和調試階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P1400初步設計通過國家審查,關鍵驗證試驗全部完成。2014年底,國家核電的資產從成立之初的40億元增長到400多億元,人員從千余人到近萬人,經營收入和利潤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7.7%和26.2%。
核電出口實力增強
在國家鼓勵包括高鐵、核電等高階制造業出口的背景下,南北車於去年底合並,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隨后也啟動重組工作。
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南北車合並前,國資委已經醞釀多年。“2008年國資委就有動議要重組兩家。”他說。
與之相比,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的合並未經歷南北車合並的波折,但也並非一帆風順。
去年4月便已傳出兩大央企將合並的訊息,但因核電行業內的不同聲音而一度暫停,直到近期才落實啟動重組工作。
不同聲音主要針對在中國現有核電行業競爭格局下,中電投集團和國家核電重組形成的一支更強大力量。“核電是國家的戰略產業,而戰略產業的競爭不應該在國內,而是在國際市場。”核電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但從技術上講,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的合並增強了AP/CAP技術的整體實力,同時中核集團與中廣核集團聯合研發的“華龍一號”技術也在中國落地,為進一步出口創造條件。因此,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整體競爭力在增強。
中電投集團雖然擁有核電“牌照”,但核電技術上弱於中核集團及中廣核集團;國家核電具有核電技術的優勢,卻沒有核電“牌照”及足夠的資產規模和資源。兩者合並后優勢互補,無論對中電投集團核電業務競爭力的提升,還是對國家核電AP/CAP三代核電技術的發展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兩大核電巨頭將重組的訊息攪動資本市場。訊息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目前相關人事調整方案已經完成,近期將公布。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完成重組后,將擁有從設計到運營一體化的核電全產業鏈優勢,與中核集團、中廣核形成“三足鼎立”的行業格局。
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向國家核電求證時,公司表示沒有更多資訊可以披露。
上述訊息人士還透露,核電重啟進入倒計時,首批重啟項目正在走程式。
核電三分天下
成立於2002年底的中電投,繼承了原國家電力公司全部的核電資產,是中國僅有的三家持有核電站運營牌照的央企。不過,與另外兩家核電運營商——中核、中廣核相比,中電投的核電設計與運營實力遜色不少。缺乏核電設計能力已成為中電投投資核電的先天短板。
組建於2007年的國家核電,是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受讓方以及引進消化吸收的主體,同時也是國產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的技術創新方。不過,由於國家核電從誕生起就僅僅是一家技術公司,並沒有核電運營資格,在核電運營與盈利能力方面略顯尷尬。
因此,在中電投總經理陸啟洲看來,二者的重組不是規模擴張,而是價值互補。
分析人士認為,重組后,中電投可以利用國家核電的設計能力增強核電板塊;而國家核電可以借助前者的核電資質以及豐富的核電站廠址資源,從一家技術公司轉身為綜合效能源實業公司。二者合並后將成為我國第三大核電運營商,與中核集團、中廣核形成“三足鼎立”的行業格局。
截至2014年底,我國核電在運裝機容量為20.3GW,其中中廣核、中核控股裝機容量占比分別為57%、43%;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28.6GW,其中中廣核控股占54%、中核36%、中電投9%、華能1%。
中電投參股多臺在運和在建核電站,合計權益裝機容量占比達12%。已投運核電站中,中電投參股了秦山核電站二期/三期/二期擴建、田灣核電站一期、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共10臺機組,合計權益裝機容量2.1GW,占整體在運裝機容量的10%。在建核電站中,除控股的2臺海陽核電機組外,中電投還參股了紅沿河一期、三門一期、和田灣一期6臺核電機組,合計權益裝機容量3.7GW,占整體在建容量的13%。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中電投和國核技在核電方面的發展近況都不是很好,兩家公司的合並更像是“難兄難弟”的整合。
重組一波三折
2014年初,市場就有傳聞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兩家公司將合並重組。2014年7月,國家核電新聞發言人郭洪波首次對外確認,兩家公司正在相關部門指導下推進重組工作,重組方案已上報至國務院國資委。
隨后,多位前核工業部高層人士提出核電行業重歸“大一統”的方案。方案提出,對中國核電行業進行深層次調整,中核集團、中廣核、國家核電、中核建集團全部合並成一家公司,從而避免中國核電企業在海外的惡性競爭。同時,亦傳出中廣核集團意圖與中核建集團合並的訊息。市場開始擔心中電投與國家核電的合並就此擱淺。
近期,兩家公司的合並工作終於塵埃落定。2月4日,中電投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電力(行情,問診)、吉電股份(行情,問診)、東方能源(行情,問診)齊發公告,證實中電投與國家核電的重組工作已經啟動。
紛爭背后,則是核電體制之困。有核電專家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核電體制存在很多問題。就政府管理層面而言,核電主管部門分屬國家能源局和環保部的核安全域,而核電的配套體系開發又是科工局在管。核與國家的安全息息相關,核與軍工的關係,核與電的關係,一直沒有厘清。
從企業層面來說,中核、中廣核、國家核電的核電技術多頭引進,國產化進展遲緩,並承擔了業主、設計、運營等多種角色,在形成三分天下局面的同時,也使二三代技術路線之爭久久沒有定論。
目前中國市面上有五種符合要求的三代核電技術,分別是國家核電引進的AP1000,國家核電自主開發的CAP1400,中核和中廣核聯合開發的華龍一號技術,以及俄羅斯核電技術(VVER2006 )和法國EPR核電技術。
該專家表示,核電體制改革任重道遠,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重組,究竟是整個體制改革第一步棋,還是單獨的一步棋,目前還不好說。
搭核電重啟東風
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重組,將有望搭上中國核電重啟東風。
除了核電重啟以外,申萬宏源(行情,問診)分析師認為,2015年核電板塊存在多重潛在利好,包括:核電“十三五”規劃預計2015年出臺;高層力推核電設備和技術海外出口。根據《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各大核電集團也紛紛加快了上市步伐。其中,中廣核已於2014年12月登陸港股市場,募資金額超過200億港元。中核電力和中國核建2014年也commit了A股IPO申請,擬分別募資162.5億元和18億元。市場人士預計,中電投與國家核電重組合並之后的新主體,不排除獨立啟動IPO以實現規模龐大募資之可能。
目前,國家核電旗下沒有上市公司,中電投旗下A股中擁有上海電力、吉電股份、漳澤電力(行情,問診)、東方能源、露天煤業(行情,問診)、中電遠達(行情,問診)等上市公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