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美國期權基金優異策略及對我國ETF期權的意義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司徒捷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剛發布一份有趣的美國期權基金調查報告,其核心結論包括:對沖基金主要策略是賣而不是買期權;激進的買期權賭市場的方向不是以期權為主的對沖基金主流策略;大量期權基金操作對象是期指;合理策略可長期獲得基於風險調整的超越市場回報。

2015年1月,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發布了一份非常有趣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調查了目前在美國證監會注冊的,以期權為主要投資交易品的對沖基金,並對其從2000年至2014年的策略、回報、風險等進行了分類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這些以指數期權為主要交易投資品的對沖基金在15年的時間跨度裏,獲得了與標普指數相同的回報,但其波動率更低,回撤更少。也就是經過風險調整后的回報要比單純的投資於標普指數更高。

同時,當把時間跨度拉長為從1988年至2014年,做空標普看跌期權的策略和買入指數,賣出Covered Call策略的基金能獲得超越標普指數的回報,同時波動更低。

這份報告首先對這類基金的策略進行了分類。由於這些策略主要是針對指數期權,因此對於我國即將開展的ETF期權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下文提到不同的期權策略都用策略編號和英文縮寫代替)。

策略1:買入標普500的成份股,每個月賣出at the money看漲期權 (BXM)

策略2:買入標普500的成份股,每個月賣出行權價高於當前指數價位2%的看漲期權 (BXY)

策略3: 買入美國國債,做空標普指數的看跌期權 (PUT)

策略4: 買入標普500的成份股,每個月賣出行權價高出當前指數價位10%的看漲期權,每個季度買入行權價低於當前指數價位5%的看跌期權。也就是對指數做一個衣領策略。(CLL)

策略5:積極的指數期權或者標普成份股的個股期權交易。策略有很大的不同和多樣性。但主要是賣出個股或者指數的看漲/看跌期權。(OBF)

首先,如果把所有以期權為基礎的對沖基金作為同一個大類與主要指數進行分析對比

來源:CBO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ptions-Based Equity Mutual Funds, CEFs, and ETFs 第7頁。

研究顯示,以期權為基礎的基金(黑線)在過去14年裏總體回報相當於標普500指數(藍)。略勝出CBOE的買入指數賣出at the money看漲期權策略指數(BXM),大幅跑贏MSCI EAFE指數。

來源:CBO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ptions-Based Equity Mutual Funds, CEFs, and ETFs 第9頁。

上圖顯示,以期權為基礎的基金和BXM指數的標準偏差遠小於30年國債,標普500,MSCI EAFE, S&P GSCI指數。也就是期權基金的波動要小很多。

如果把分類策略分開,再和指數對比

來源:CBO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ptions-Based Equity Mutual Funds, CEFs, and ETFs 第19頁。

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我們把之間跨度拉長到26年,表現最好的策略是策略2 (BXY)策略。其次是策略3 (PUT),第三位是標普500指數,第四位是策略1(BXM),策略4(CLL)表現不如30年國債,但都比MSCI EAFE, GSCI的指數要更好。

在我10月28日的文章:裏,簡單闡述了國內期權基金可採用的策略。在文中提到的“期權紅利型”策略就是類似於上圖中表現最好的策略2(BXY) 和策略3(PUT)的結合。

從CBOE的這篇調查報告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 對沖基金的主要策略是賣期權而不是買期權

2. 激進的買期權賭市場的方向不是以期權為主的對沖基金的主流策略

3. 大量的期權基金操作對象是指數期權

4. 合理的期權策略是可以長期獲得基於風險調整的超越市場的回報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