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市盈率創業板破發風險臨近
鉅亨網新聞中心
1月7日,第四批8家創業板公司進行網上申購,平均高達88.6倍的市盈率再創歷史新高。不過,一級市場的激情并未延續到二級市場中,反倒是新上市的創業板股票首日漲幅不斷收窄。本周五剛上市的第三批6家創業板股票首日均漲幅勉強超過3成,遠遜于此前創業板股票的表現。兩個市場間凸現出一種不對稱的奇異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同樣的現象也曾出現在前期大盤新股上。但大盤新股上市后股價快速下滑甚至破發。那么,創業板會重蹈此覆轍嗎?
顯然,創業板的高發行市夢率與二級市場承受能力、以及監管層的意愿產生矛盾。
對于形成這種奇觀的原因,業內人士指出,問題主要出在新股詢價制度的改革上。過去的新股發行定價方式是窗口指導模式,而現在轉變為機構自主詢價追求市場化運作,但這一轉變太過急促,反而被機構所利用,導致新股發行定價越詢越高。
該人士表示,在這一模式下,上市公司、投行和詢價機構自然成為利益一致方。首先是上市公司能通過超募獲得更多的資金;其次投行也能因超募分得更多的承銷費用;而參與詢價的機構基本上就是各大券商和基金,與券商投行有天然的利益同盟關系,加上詢價不需要真正掏錢,相互追捧對方承銷的項目,最后皆大歡喜。華安證券張兆偉認為,造成市夢率定價大行其道的原因,還在于目前市場未給予其足夠的教訓。記者也注意到,去年10月30日上市的創業板第一批股票,在經歷2個多月的時間后,毫無破發的跡象,這或許也刺激了機構敢于高價詢價。長城證券并購部總經理尹中余在接受采訪時也談到上述情況,但他認為,退市機制失靈營造出的投機氛圍,才是創業板高泡沫發行的根本原因。
在張兆偉看來,市場對于創業板高泡沫發行的教訓已漸行漸近了,發行價格繼續向高處詢,破發只是遲早的事情。尤其是三個月鎖定期結束后,機構投資者拋售股票的可能性極大,這一點在前期發行的大盤新股上已有前車之鑒。
據本報記者觀察發現,在IPO開閘以來發行的大盤股中,同樣曾出現過發行市盈率越來越高,而新股上市首日漲幅越來越小的現象,招商證券已破發。
而除了股價風險外,創業板新股超高發行定價還帶來另一弊端。即上市公司因此持有大量閑置資金,而監管層又擔心上市公司亂用這批資金,不斷出臺政策監管。
針對創業板超高發行定價的種種問題,目前已有業內人士和學者呼吁對發行等相關制度進行改革,使新股詢價制度更加符合市場規律。上海財經大學談儒勇教授認為,A股市場應當學習成熟市場的經驗,將發行風險暴露出來,并提高監管的強度,加強配套法律法規的健全。比如香港市場,新股發行可以當天就破發,所以無論是機構在詢價時還是投資者在參與時,都將風險放在第一位,這樣的發行定價自然不會有太高泡沫,什么時候A股市場發行的新股能有50%在上市首日破發,情況就好轉了。
尹中余則表示,目前創業板股票仍有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債務重組等手段消除退市風險,使得投資者風險意識缺乏;因此,監管層必須加強對這方面的建設,強化退市機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