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二十年回憶之謝榮興:難忘1990年12月

鉅亨網新聞中心


1990年到2010年,中國証券市場走過了第二十個年頭。如今它正如一個青年人,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偶爾會犯些小錯誤,從中吸取教訓,然後更加健康和壯大。

他還是一個非正常成長的年輕人,從一出生就被賦予了太多的希望和呵護,被寄予了太厚重的責任。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些長輩,目睹了他們的出生和成長、時時給予鞭策和激勵、處處送出關懷和溫情。


在二十年之際,他們對這個青年人有什麼話要說?哪一些成長的故事令他們記憶深刻?他們如何憧憬和規劃他的未來?

新浪財經陸續推出“二十年記憶”約稿,由親歷証券市場二十周年的代表人物來為您講述他們的“二十年記憶”。

作者:謝榮興 曾任萬國証券交易總監

難忘:1990年12月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的成立意味著中國証券市場從櫃台交易(店頭交易)走向了集中交易,從分散的櫃台報價到交易所集中競價,標志著中國証券市場這個野孩子在懵懂中敬了一個“成人禮”。

1990年12月份,正值中國証券市場經歷的新舊交替,對我來說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月份。

朱鎔基第一次視察証券營業部和上交所

12月3日上午9時30分左右,時任上海市委書記、市長的朱鎔基、副市長黃菊、莊曉天以及人行上海分行副行長羅時林等前來考察我所在的萬國黃浦營業部。

我提前一小時得到朱鎔基要來的消息,當時心里還真有點擔憂,因為當時市場不好,不知股民是否會發洩怨氣。當朱鎔基一行的轎車停在離黃浦營業部門口二十米左右,廣東路上廣大股民在非常擁擠的情況下立即讓出一條通道,我帶頭作出鼓掌的手勢,大家用熱烈的掌聲夾道歡迎,自覺形成的熱烈場面令人感動,因為當時股市天天在下跌。

接待朱市長的地方是黃浦營業部辦公室閣樓下只有15平方米的接待室,當時隨朱鎔基考察的並無一名記者。在萬國証券總經理管金生匯報完後,我只聽到朱鎔基既嚴肅又認真地講了:“這是有風險的事(指股票買賣),要跟老百姓講清楚風險。”

匯報結束後,朱鎔基一行參觀了營業部櫃台內工作的情況,此時大廳內客戶開始鼓掌致意。突然有一個人手里掮著一台攝像機“登地”跳到大廳櫃台的大理石台面上,居高臨下對准朱鎔基一行拍攝。此人並非國人,而是“老外”,事後知道是美國有線電視台(CNN)的記者,慕名而來採訪萬國黃浦營業部門口的股市馬路沙龍,偶然趕上了這麼好的機會。此次朱鎔基之行沒有通知過一名記者,黃浦萬國也是朱鎔基唯一視察過的証券經營機構,競然被“老外”喧賓奪主。當時我心里很緊張,正想上去阻擋一下,想不到具有政治家風度的朱鎔基一改剛才嚴肅的表情,滿臉笑容地面向鏡頭,並揮手致意。

原來對國內媒體都保密的考察,竟然不經意地走向國外,而且是走向美國,走向了世界上所有能看到CNN新聞轉播的電視觀眾,對中國改革開放形象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當朱鎔基一行走到大廳時,突然又有一位客戶衝向朱鎔基身邊,拿著一張“小飛樂”股票,要求朱鎔基簽名。這時一位隨行人員,不知是警衛人員還是秘書,出來阻攔。我立即上去和朱市長解釋:他是我這里的客戶,你放心,幫他簽一下吧。隨行人員未再幹涉,結果朱鎔基欣然同意,在這張“小飛樂”股票上簽上了“朱鎔基”三個字。

其實這一幕倒是事先安排好的。此客戶名叫趙善榮,個高一米九,雅號“長腳”,朱鎔基來到黃浦後,趙找我,提出能否讓朱市長在股票上簽名。我說問題不大,但要“軋軋苗頭”,等朱市長到營業大廳參觀時,試試看。結果就發生了以上這一幕。

說個小插曲。趙善榮現在是全國有名的“股証”收藏者,曾在北京、上海等處開辦過《中國百年股証展覽會》。可惜的是,當初,也即1991年9月後,上交所開始將股票全部轉為無紙化的電腦登記,趙非常為難,不登記上交吧,股票的價值沒有了,交了吧,意義重大的“朱鎔基”簽名的股票沒有了,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大概還是缺錢吧,趙最終還是將這張全國唯一有朱鎔基簽過名的股票送進了交易所。趙自開始轉向收藏後,曾多次與登記公司交涉,希望能找回這張大大“升值”的股票。且不說朱鎔基在股票上只簽過一次名,朱鎔基的其他題詞、簽名也是極少的。趙善榮不至一次向我訴說後悔之意,難以言表。

朱鎔基一行離開黃浦營業部後,直接驅車前去上交所考察,這也是朱鎔基第一次考察開業前的上海証券交易所。

全國最早的証券從業資格証書

1990年12月11日,我取得了新中國第一批証券從業資格証書,蓋\有“上海証券交易所”紅印的“場內交易員”資格証書,也稱為“紅馬甲”資格証書:

謝榮興同志

經上海証券交易所業務知識考核,成績合格,准予“場內交易員”資格。

場內交易員培訓班于1990年11月27日在上海南市區小東門的一個會場舉辦,時間為五天,開班第一天由尉文淵來講課,尉文淵講到交易所席位費時說,香港當初席位費8萬,現在漲至80萬,美國也從幾萬元,漲到了100萬元。對交易所的建制形式定為委員制,不是政府機構,實行自律管理,只吸收法人會員,不以贏利為目的。還講了以債務交易為主,以現貨交易為主。

我看尉文淵講得最重要的一句話:上交所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目標是成為全國的証券交易所。這句話,這個目標也成了尉文淵在上交所這段日子,拼命擴張,拼命創新的動力所在。

開班這天第二個講話的是人行上海分行金管處副處長張寧,張寧講了証券交易立法的依據是民法通則,私有財產受國家法律保護。適用範圍:上海市,適用行為:發行,交易。也強調了以現貨交易為限。對企業上市要求有連續二年的注冊會計師簽証,必須贏利。另規定交割期為四天。

其中,關于適用範圍“上海市”的定義,也許\成為日後深滬兩地從市場分割、對立,發展到深滬兩地交易所競爭、政府做多的淵源。為此,我于1994年5月5日在上海証券報第一個提出了:“要建立統一的更具權威性垂直領導的証券監管機構”。

營業部和上交所攜手開辦咨詢會

1990年12月15日,離上交所開業沒幾天的時間,我面向客戶搞了一次大規模的咨詢報告會,原打算只對自己的客戶大概100多人在營業部大廳里舉辦,結果“海報”一貼出,問的人越來越多,因為我營業部門口廣東路是有名的股市馬路沙龍、信息夜市,我只好借市工人文化宮的小劇場,可容納至250人左右,但由于沒有實行買票和限制,結果最後有近1000人擠入會場。當時的場面用水洩不通來形容,絕對不過份,座位全部變成站位,連主席台上也擠滿了人,還把台子、木鏡框、道具都擠壞了。市宮的保衛科長不讓我召開這次會議,還報告了黃浦區公安分局。雖然一開始比較混亂,但當我一宣布會議開始,開鍋般的會場突然安靜了下來,之後的秩序和會議的效果都極好。這次報告會等于是上交所開業前的開市動員大會,上交所交易部經理王強領銜在咨詢會上講解交易規則。而我則公開預測:上交所開業之日,就是深圳股票暴跌之時。我預測,由于包括深圳在內的5類資金將湧向採用集中交易方式的上交所,因此,上交所開盤後的一段時期內將肯定看好,保証看漲,我稱之為“好戲要開場”。黃浦營業部門口的廣東路又恢複了天天人流如潮,打聽的、咨詢的、開戶的,絡繹不絕,使上海的陰跌行情開始止跌反彈。更有香港大戶匯款過來准備大量收進。

迎接上交所開業,增發申華股票

1990年12月13日萬國公布在上交所開業前一天,即18日,增發400萬元申華股票的消息,為上交所開張增加籌碼,增加熱鬧的氣芬。萬國三個營業部,分別在上海市人民廣場、普陀區體育場和徐匯區體育場等發放增發申華股票的預約單。三個地點都出動公安,還擠得人山人海,以普陀區體育館的銷售點為例,當事人陳榮(現為上海中路集團董事長)17日一大早就開始排隊,陳數一數自己的位置大概在40位左右。陳高興地想,拿個號參加搖號已無問題,可到了下午,原先排在沿街的單列隊伍已橫擴到馬路上了,原先的40號已差不多變成400號,傍晚6點大批上班族下班後趕到,把整條馬路堵得不能通車了。排在前面的幾百人變成了數千人,40號大概已變成4000號。當天上海是陰雨天氣,特別寒冷,人多天寒,為預防不測,萬國普陀網點臨時決定原定第二天開始的發號申購改為17日當晚。晚上8點多鐘,鐵柵欄大門一打開,潮水般的人群衝向發號處。穿著制服維持秩序的人也只能雙手抓住鐵柵欄,大呼:“不要擁擠,不要擁擠,要出人命了。”排了一天隊,經歷了瘋狂場面,陳榮空手而歸,沮喪、失望、寒冷、飢餓、疲勞,粉碎了陳榮買原始股的夢。而我萬國黃浦選的是人民廣場,在“人民廣場派出所”的外牆作為發放點,廣場派出所沒有“戶籍警”,全是特警,為維持人民廣場治安,尤其是維護人民廣場旁市政府、市人大所在地的安全,在公安和專職保安隊員的維護下,雖然也擠得哇哇叫,最終堅持到18日凌晨將預約券發放完畢,當時上海電視台、浙江電視台、日本NHK電視台、包括申華公司的四家攝像機和上海、浙江、中央、香港等駐滬平面媒體見証了這一瘋狂的場面。

全國第一篇分析深滬二地股市走勢的“股評文章”

1990年12月18日(也就是上交所開業的前一天)我在上海《新聞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上海証交所開業後股市預測》的文章,文章結合深圳股票市場的情況,指出深市未來的走向,又重點談了上交所開業後上海股市的走勢,堪稱全國第一篇同時分析深滬二地股市走勢的“股評文章”。當時上海刊登股市分析文章的報紙只有《新聞報》一家,且一周只有二期《証券市場專欄》,開業前一天的文章影響自然很大,全上海做股票的,或想了解上交所開業後股市的人,在這前後幾天內只有我這唯一的一篇股評文章,“收視率”絕對高。

《上海証交所開業後股市預測》

如果說上海証交所成立是更大的股市舞台的話,那麼現在是揭幕前的寧靜,好戲就要開場。

即將開業的上海証交所就是今後上海股市行情看好的曙光。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由于採用競價買賣方式,必然打破現在的有行無市,根本上取消場外交易。這就為大眾投資者,包括那些初涉股市的工薪收入者、小額散戶投資者、有一定地位身份者或有相當資金的合法投資者,提供了公平競爭機會。隨著相當一批上海小額散戶投資者的涉足,深圳的中、小投資者將不斷介入,香港、台灣投資者也將會參與。

(2)深圳股市已臨近股價接力賽的“最後一棒”,黑市交易已不複存在,場內交易量驟增。為分散風險,那些在深圳股市不賺“最後一塊錢”的投資者,預計會抽出一部分資金投入價格較便宜的上海股市。深圳大戶趁競價交易,頗有“殺回馬槍”之勢。

(3)一部分新股票將隨著交易所的開業而發行,一級市場的活躍也將帶動老股票價格的上揚。這是因為,新企業發股票只是發行,不能上市。老企業發股票是在現有基礎上的資產評估,一般會是溢價發行。

(4)証交所開業將有一批本市和外省市的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會員進場,這些實力雄厚的團體投資者,將是今後股市的“穩定力量”。但目前均不持有股票,因此或作為“籌碼”,或作為“投資”,均具有相當的吸購能力,開盤後以較高的價位搶先“吃進”一批,作為現階段的經營策略不失為超前意識。

據此,筆者對今後一個月的股價持樂觀態度,但究竟如何發展,關鍵要看証交所對交易價格、數量限制的程度。

12月19日後,上海股市暴漲,深圳股市暴跌10個月,完全印証了我的預測。同時,我不僅在股市的走勢上預測了深滬兩地市場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輿論上連接了深滬兩地市場,而且在1991年5月16日開始,,打通了深滬兩地市場的分割,全國獨家異地代理深圳股票買賣將近一年半。用一根普遍的傳真電話線,N個自己編的上萬人的“拖拉機”帳戶(二級帳戶),最瘋狂時期要求一筆委托必須20萬起板,而且看不到深市的行情,在相當長時間占據整個深市80%的買盤,為深圳10個月熊市的反轉立下汗馬功\勞,上海、江、浙股民抄了深圳的大底,在深市賺回了10個億。

接受交易委托“第一單”

1990年12月18日下午,向來不按常理出牌的我在營業大廳一聲令下:明天上交所開業第一天,誰明天要買股票的在這里排隊登記。一下子人們擁到了櫃台前,第一位要求買入知名度最高的電真空,第二位申報買入的是熱門股延中,第三位是17日晚上沒有領到申華認購券的陳榮,陳心想你們大家都在搶熱門的股票,怎麼會都買得到呢?反正不管買到什麼股票都能漲,于是出了怪招,買大家不熟悉的冷門股。陳榮一邊拿出5000元錢,一邊用帶著濃濃的上海郊區南匯的口音說:我買鳳凰。接單小姐陳忠琴半年來櫃台操作的都是上海的七個本地股,還不知道上交所開業後還有一只外地股票浙江鳳凰挂牌,因為這是交易所開業前幾天才決定的。據浙江証券李訓回憶,他是在12月19日上交所開業的這一天,讓警衛員用麻袋將浙江鳳凰股票背進交易所的。

于是陳忠琴脫口而出說:“喂,你買啥?這里是買股票,不是買(鳳凰)自行車?”在互相論理的同時,排在第四位的也有點想不通:“上海人買外地股票傻伐?”排在第五位的則比較“狡猾”:“他買外地股票,我們排在後面的就可以買到上海股票。”

由于不了解鳳凰股票的面值、開盤基價,因為此前從來沒有交易過,所以陳榮的委托單沒有寫股數,只寫了5000元,買浙江鳳凰。

第二天,12月19日下午5點,陳榮見到上海《新民晚報》登出一則新聞:上交所首日,……浙江鳳凰也成交了5000元。20日一早,陳榮坐了從上海效區南匯到上海市區的頭班車,經過十六浦碼頭擺\渡過黃浦江,到達黃浦路營業部,一路上花了近4個小時,終于拿到了十股浙江鳳凰股票的單據,而真正拿到股票則等了將近一個月。

這里有個歷史疑案:據浙江証券李訓回憶:“上交所開市交易的第一只股票就是浙江鳳凰股票。”這也許\是真的,因為從櫃台接單時發生的誤會看,浙江鳳凰股票的交易可能根本就沒進原定的交易系統,尤其需要提醒的是:買入方萬國是按市價委托,所以只要浙江証券紅馬甲說一聲賣出,雙方紅馬夾口頭就成交,事實上成交的第一筆本身也是通過重新核查後才認定的,因此浙江鳳凰也許\是雙方紅馬夾口頭早就成交,然後在交易系統內補撮合的。

陳榮在浙江鳳凰升值了十多倍後才賣出,這是他在股市上賺的第一桶金。現在陳榮正向百億資產規模衝刺。

“熱烈慶祝上海証券交易所成立”氣球高高挂

上交所開業這天,我在萬國黃浦營業部門口升了二個大氣球,懸挂的紅幅標語是:“熱烈慶祝上海証券交易所成立”,“萬國黃浦歡迎你”,也許\我是全國唯一挂慶賀氣球的擁護者。至使12月19日這一天,我的營業大廳內外人丁興旺,人滿為患。

我為什麼如此積極擁護上交所開業,事出有因。我當時在上海的股票櫃台交易中,雖然和工商銀行信托公司靜安証券部齊虎相當,然而由于萬國當時只負責小飛樂股票的過戶,其余六個股票過戶都在工行信托靜安証券部,因此別的營業部按當時的規定四天就完成了過戶手續,而我的客戶一個月都無法完成過戶,嚴重影響了我的交易,因此我盼望能夠集中清算、過戶的上交所(中央登記結算公司)盡快開業。

上交所開業,股市暴漲,調控“不擇手段”

1990年12月19日,這是中國股市歷史性變革的一天。上交所的開業,“游戲規則”的改變,使過去因各個“櫃台交易”的分散、不透明、交易成功\率低等弊端得到改變,集中競價對買賣雙方都更為公正,交易規則中所講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以及“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原則,只有到了交易所集中交易中才能真正成為可能。

相比于“櫃台交易”,集中交易能提供巨大的市場容量,從而為大資金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所以我預測那些所謂在市場上“有身份的人”、機構投資者都會成為第一批買家,或者說第一批 “炒家”,“吸貨”、買入、持有將成為上交所開業後大資金的主導策略,單邊買入、惜售、暴漲將成為上交所開業後的主旋律。

上交所開業第一周,實行5%漲跌停板制度,電真空股價基本上以每日20元的漲幅上升。股價越是直線飆升,越是令諸多持股者更加惜售,許\多人把衝擊90年夏秋之際黑市狂飆中所創下的天價作為股價的目標。

面對飛漲的股價,作為“第一責任人”的尉文淵坐不住了,開始不斷修改交易規則,5%的漲跌停制度實施僅一周,第二周即從12月27日起,股價漲跌停板幅度改為1%。

調低漲跌停板幅度看似降溫措施,其實不然,小步慢漲令投資者反而覺得安全,股價推波助瀾,天天漲停,更助長了惜售情緒,新股民入市更是絡繹不絕,人氣不散。從1991年1月7日起,上海証券交易所進一步把漲跌停板幅度調窄到0‧5%,但市場買氣更加瘋狂,這叫“溫水煮青蛙”,慢慢的漲,反而漲得麻木了。1991年1月14日,上交所出了更嚴厲的絕招(窗口指導),要求各証券公司拋出庫存以平抑股價,上海三大券商都有當年承銷電真空股票時留下的包銷余額,並非二級市場自營買入的股票,成本很低,或者說已經翻了好幾倍了,因此完全能夠以較低的價格拋售,而且數量較大。消息傳出,股市嘩然,人氣開始出現波動。“機構出貨”,龍頭股電真空漸漸失去了“龍威”,從530元開始下滑,而延中、飛樂音響股票業已先期下跌,上海股市開始了証交所開市以來的第一次下跌,“小熊”三個月。

現在再回味1990年12月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由此順延20年產生的故事、傳奇,歷歷在目,令人感慨萬千。

股市20年,市場的參與各方,不論是投資者、上市公司、券商還是人民銀行、交易所、乃至証監會、地方政府,即便有過各種各樣的魯莽,有過這樣那樣的幼稚,有過或多或少的遺憾,都在中國股市的發展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市場所有的參與者缺一不可,他們的貢獻與付出再怎麼肯定也不為過。沒有他們的成功\與失誤,也許\我們仍在“摸著石頭過河”,仍在黑暗中論道。

個人簡介:

謝榮興1989年3月,任萬國証券公司第一任計財部經理,1990年6月起任萬國黃浦營業部經理,萬國証券董事、交易總監,在萬國黃浦營業部開創過証券史上的十數個全國第一。1995年2月18日起任君安証券副總裁兼上海總部總經理、君安証券董事、董事會風險控制委員會主席,1999年8月任國泰君安總經濟師分管風險控制部、法律事務部、機構客戶部,2004年國泰君安投資公司總裁,現任國聯安基金督察長。1995年5月取得執業律師証書,1997年11月取得高級會計師資格。

目前兼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常委、上海市財務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上海地區基金管理公司督察長聯席會議秘書長。

曾任海南証券董事、萬國証券南京証券聯合營業部董事,滬昌特鋼股份公司董事、國泰君安投資公司副董事長、外高橋股份公司獨立董事,第一屆上海市証券業協會副會長。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