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國海外投資應學印度融入目的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聯合早報》發表文章指出,印度對外投資的優勢是,能很好地融入當地經濟,這一點很值得中國企業借鑒。怎樣為東道國當地社會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是中國海外投資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據中新社1月29日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29日刊出署名文章說,由于中印在對外投資地區和行業上差異很大,兩國在海外投資方面產生沖突或激烈競爭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兩國可以互相學習、共求發展。印度對外投資的優勢是,能很好地融入當地經濟,這一點很值得中國企業借鑒。怎樣為東道國當地社會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是中國海外投資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文章摘編如下:
在過去的數十年,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FDI)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暴發,發展中國家的對外投資普遍受到影響。但作為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和印度,其海外投資數額卻出現大幅增長之勢。
據聯合國貿發會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數額是521億美元,比2007年的265億美元增加近一倍,預計2009年其海外投資數額可達1500億美元。2008年印度的對外直接投資是188億美元,略高于上年的170億美元。
中印兩國對外投資很大部分是以購買與兼并的形式發生的。2006年,中國企業海外購并金額達149億美元,印度的則達到47億美元。
事實上,中國的對外投資活動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但一直到本世紀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才出現穩步發展的態勢,其投資額從2002年的25億美元,迅速增長至2008年的521億美元。印度的對外投資則是在上世紀90年代印度實行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后,才開始出現大規模的發展,其投資額也由2000年8億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188億美元。
中印兩國對外投資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投資地區不同。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8年,中國海外投資遍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主要集中在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其中亞洲占60%以上。印度的海外投資則主要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如2008年,印度對發達國家直接投資占其海外投資總額的60%以上,其海外并購的70%以上都發生在發達國家。
其次,對外投資的行業不同。在中國的海外投資中,礦業和非金融服務業占絕大部分比重,而制造業僅占很小比重。2009年幾乎所有中國的海外企業并購案都發生在資源與能源領域,如2009年中石化出資72億美元,并購位于伊拉克的阿達克斯(Addax)石油公司,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并購案。
相反,印度的海外投資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2008年,制造業領域占印度海外投資的50%以上。這主要是由于印度一些制造業行業,尤其是家庭經營的制藥業、珠寶業和軟件開發業,具有較長的海外經營史和全球營銷網絡,需要拓展發達國際市場。
再次,兩國海外投資的資本金來源不同。2008年,中國海外投資85%來自中央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國家控股企業),而民營企業僅占15%。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國很多民營企業仍缺乏對外投資能力和動力;另一方面,這種政府主導型的海外投資戰略,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獲取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戰略資源。與此不同,印度的海外投資主要是以私人企業為主導、市場力量為推動(一些能源企業除外),更多的是一種為了生存、適應市場發展需求而實行的自我擴張。
與中國政府相比,印度政府屬于弱勢政府,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資金配合、支持其企業擴大對外投資,這也是其國內企業“走出去”落后于中國的主要原因,盡管它有著比中國更長遠的對外投資歷史。2009年,全球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前500家企業中,中國已占30家,印度僅為7家。一些中國企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已成躋身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行列。
但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活動也日益遇到一些政治阻力。中國國有企業、主權基金的對外投資擴張,被西方一些國家認為是北京政府“用來鎖定全球資源、實現能源外交的手段”。同樣,中國的海外投資擴張,也日益引起印度政府和一些相關人士的不安,認為中國的海外投資是政府控制、國家所為,“有背市場機制和公平原則”,因此不愿讓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投資項目,包括通訊、能源、基礎設施項目落入中國企業手中。這也是這幾年中國投資在印度擴張速度不快的主要原因。
總的看來,由于中印兩國在對外投資地區和行業上存在很大差異,兩國在海外投資方面產生沖突或激烈競爭的可能性不大。相反,由于兩國海外投資的策略、方式和側重點不同,兩國可以互相學習、共求發展。
中國政府主導型的海外投資的優勢是,其決策果斷、高效、富有遠見,值得印度仿效。而印度對外投資的優勢是,其海外投資活動,包括制藥業、IT行業,能很好地融入當地經濟,不斷創造相關產業和連鎖業務,這一點很值得中國企業借鑒。怎樣為東道國當地社會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包括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社會福利、推動當地相關行業的發展,是中國海外投資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袁甲峰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