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逆回購操作效果顯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1-21 10:00
在央行連續兩次大手筆啟動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后,銀行間市場利率在連續三個交易日暴漲后,終于大幅回落,春節前資金緊張的格局終于得到有效緩解。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周五(1月20日),銀行間貨幣市場回購利率繼續大幅回落,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全部回落至5%以下,其中隔夜回購利率回落幅度達358個基點至3.48%的水平,連續兩個交易日的回落幅度超過了500個基點,7天品種和14天品種分別回落93個和58個基點至5.05%和5.92%。
由于1月份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較少,加上春節假日臨近,商業銀行面臨備付壓力,企業年底需要繳稅,加上中國居民在節日有較大現金需求,都會造成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吃緊。為保證春節期間流動性充裕,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平穩運行,央行曾在1月6日發布公告稱,春節前暫停央行票據發行,并根據實際需求開展短期逆回購操作,以平衡市場流動性。這樣,1月份以來,央行已通過公開市場資金的自然到期,向市場凈投放逾1200億元資金。但資金面的緊張態勢還是日益顯著。自1月12日以來,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連續大幅上漲,隔夜回購利率一度上漲至8.132%的高位,7天期限品種利率盤中一度沖高至13%,14天和21天回購利率也達到了8.656%和11.040%的水平。
為了緩解資金緊張態勢,央行在本周二實施了169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期限為14天,中標利率5.47%。但此舉并未扭轉資金緊張的預期,本周三銀行間市場利率繼續飆升,面對持續上揚的市場利率,央行又在本周四實施183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期限14天,中標利率為6.05%。此外,央行還分別于本周一和周三對部分銀行進行了定向逆回購操作。在連續多日逆回購操作的累積效應下,貨幣市場資金利率終于高位回落,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狀況已經出現明顯緩解。
有銀行業人士表示,目前看,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已經明顯好轉,機構融出資金增加不少,由此可以推斷,未來市場流動性改善力度有望加強。
光大銀行首席分析師盛宏清認為,連日進行的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加之對一些大行的定向逆回購操作,規模已經在4000億元以上,相當于降低了一次存款準備金率。加上到期資金量1620億元,本月央行向市場投放了5000億元左右。
在央行連續逆回購操作舒緩市場資金壓力的同時,隨著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回歸”,業內對于政策面的調整開始出現分歧。有專家認為,由于市場短期流動性問題已得到改善,央行在節前降準的可能性已經很低。
央行日前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2.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11萬億元,也低于此前市場普遍預計的14萬億元的規模。同時,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的58.3%,同比高1.6個百分點。其中去年四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從三季度的2.04萬億元增至3.03萬億元,季環比增加近50%,而三季度環比則是下降43%。業內專家認為,這體現了自去年11月份政策松動以來,流動性壓力已經有所緩解。
“就目前來看,管理層維穩節前流動性的意圖還是比較明顯的。”工行相關人士表示,當前央行的貨幣政策總體仍以保持穩定為主,考慮到春節這一特殊因素,預計資金面緊張的格局將在春節后得到更大幅度的緩解。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央行春節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劉東亮也認為,央行的逆回購操作在節前短期“解渴”作用已足夠,但若要從根本上緩解市場資金面問題,央行很可能在節后動用其他貨幣工具,比如調低存款準備金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