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普:鋼鐵企業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需要模式創新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聯合商務網首席分析師馬忠普指出,鋼鐵企業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調整,需要模式創新。一是中國鋼鐵企業正面臨國內加快結構調整,推動企業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國際競爭力。二是要加快鋼鐵企業的國際海洋運輸產業鏈發展是鋼鐵國際產業鏈建設的重要環節。
中國聯合商務網首席分析師馬忠普撰文鋼鐵宣言指出,中國鋼鐵企業走出去開拓產業鏈保障戰略和國際化經營戰略已經邁出了步子。在這個時代機遇的把握上超前一步或遲后一步,都會出現差距很大的結果。不過畢竟已經剛剛開始。不久前武鋼和委內瑞拉礦業集團公司下屬的CVG礦業公司達成遠低于“2009年鐵礦石長協價的價格”。2009年,11月武鋼投資巴西EBX集團下屬MMX公司,獲得該公司6億噸鐵礦石資源權益;同時與EBX集團合資,在巴西里約州阿蘇工業園區建設鋼鐵廠。12日與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開發非洲礦產資源戰略合作協議》以及《利比里亞邦礦項目股權轉讓協議》,從而獲得了邦礦項目的控股權,一舉又拿下了超過40億噸的海外礦產資源總量。3月1日河北鋼鐵正在與巴西方面洽談鐵礦開發項目的合作,總投資額達到60億美元。將成為2010年繼武鋼后,第二家在巴西進行鐵礦投資的中國企業。中國順德民營日新發展有限公司宣稱已經成功收購智利一座儲量高達30至50億噸的鐵礦。此項目總投資達150億元人民幣,包含礦山投資,港口鐵路及航運,其中基礎建設投資由大型央企的參與投資興建。年產5,000萬噸的產能一旦完全釋放,五年內相當于再造一個澳大利亞的FMG礦山公司。
此外,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擊敗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CVRD)公司,取得世界已知儲量最大的富鐵礦加蓬貝林加鐵礦的開采權,該項目預計耗資30億美元。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首鋼就在秘魯鐵礦的國際招標中以1.2億美元競標成功,收購了長期虧損的國營秘魯鐵礦公司98.4%的股份,獲得馬科納礦區670.7平方公里內所有礦產資源的無限期開發和利用權。
面對2010年鐵礦石進口市場的嚴峻漲價形勢,鋼鐵企業將面臨很大的成本壓力。受投資拉動影響,中國2009年鋼產量增加6,500萬噸。影響鐵礦石進口達到6.28億噸,比2008年的4.4億噸,增加了近1.8億噸。這里雖然有國內需求大幅增長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去年國際鐵礦石需求大幅減少,國際市場價格低,導致國內許多礦山減產或停產。一些鋼鐵企業利用這個機會大量進口低價鐵礦石。我國投資拉動型經濟的基本態勢會延續到2010年。但是調整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改善民生的努力,雖然導致實際GDP目標增速放緩,但卻提高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在世界仍處在后金融危機的經濟恢復時期,有利于中國鋼鐵企業把握機遇,降低走出去的成本。
2010年影響我國鋼材消費會增加5,000萬噸。但是目前國內市場3,000萬噸的庫存增加風險亟待緩解。實際上新增產量需求仍是變數。目前進口鐵礦石價格已經高于國內市場鐵礦石價格。會刺激國內礦山恢復和增加生產。同時,即使國際社會粗鋼產量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實際經濟和鋼鐵需求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也要到3至4季度。因此,2010年世界鐵礦市場的供需矛盾并不突出。
經歷了連續兩年投資拉動影響,2010年我國粗鋼產量將突破6億噸。這個數字已經離中國鋼材消費飽和點很近了。無論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還是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0%以上,從2011年開始,中國年度鋼材需求變化將歷史性地提前進入高消費、低增長時期。每年3-4千萬噸鐵礦石需求增長,不僅國內礦山能夠通過增產來滿足,而且中國鋼鐵企業多途徑進口鐵礦石的努力會大幅度減輕鐵礦石談判的壓力。
幾次鐵礦石談判中大幅漲價的教訓告訴我們:中國鋼鐵企業一定要把上游產業鏈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有了這個戰略調控力,才能迫使三大礦商回到同中國鋼鐵企業發展長期合作的正確軌道上來。
三大礦山與中國鋼鐵企業有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也有利益博弈關系。從長遠看,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仍將是中國鋼鐵企業的長期供應商。尋求利益博弈中的公平,尋求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的前提條件是中國鋼鐵企業要在國際鐵礦石市場供需布局結構中有自己的鐵礦石產業鏈基地,有多渠道進口、開發鐵礦石合作的新經營伙伴,有國際鐵礦石市場的戰略影響力和調控力。沒有國際鐵礦石市場戰略控制實力,在三大鐵礦石壟斷勢力游戲規則面前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平。這也是中國鋼鐵企業在幾次鐵礦石談判中,屢屢被動的癥結所在。
中國不僅有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市場、散貨輪海運市場,也有同國際企業發展合作雙贏的愿望。任何一個國際礦業、海運公司只有同中國企業建立這種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才能在中國市場上得到長期發展。
但是這種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的維護需要有一定的實力為后盾。只要中國鋼鐵企業國際化經營和產業鏈經營取得階段性成果,有了鐵礦石供需布局結構的戰略調控能力,才能為中國鋼鐵企業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奠定基礎。
鋼鐵企業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調整,需要模式創新:一、中國鋼鐵企業正面臨國內加快結構調整,推動企業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國際競爭力。對外需要加快實施走出去的戰略調整。由于鋼鐵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意義影響深遠,由于到發展中國家開礦、建設鋼廠面臨國際資本的競爭,由于僅僅靠幾家大鋼廠走出去解決不了我國鐵礦石市場面臨的整體被動局面。為了彌補中國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低的實際不足,對鋼鐵企業實施國際產業鏈建設和國際化經營需要納入國家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制定鼓勵政策;鋼鐵產業政策制定要適應企業戰略重點的調整和發展模式的創新。
鋼鐵企業之間要加強國際戰略研究和協調。推動相關行業的戰略和作。鼓勵有實力的大鋼鐵企業走出去的同時,也鼓勵國有鋼鐵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企業間戰略協同。盡快形成若干具有國際開發競爭優勢的新企業集團。通過模式創新,不斷創造中國鋼鐵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新競爭優勢。
二、加快鋼鐵企業的國際海洋運輸產業鏈發展是鋼鐵國際產業鏈建設的重要環節。建設鐵礦石、鋼鐵的國際產業鏈基地,改變鐵礦石進口談判被動局面和進口鐵礦石秩序混亂尚需時日。那么相對比較而言,雖然我們的鐵礦石海運市場仍然操控在國際海運集團手中,但這畢竟是鋼鐵產業鏈的最薄弱環節。
把鋼鐵企業、海運企業通過產業鏈利益整合形成的一體化發展機制,與單獨靠中國國際遠洋運輸集團自己發展的結果是大不一樣的。那種靠每個大鋼廠各自買兩條船,降低海運價格風險的發展模式更是沒有前途的。擁有6億噸鐵礦石海運市場的中國鋼鐵企業,需要把握國際海運市場不景氣的有利時機,利用我們的造船、買船、租船的產業能力優勢,以中國海運集團為核心,由鋼鐵企業入股組建世界最有競爭前途的鐵礦石和散貨輪運輸集團。這不僅有利于減少國際鐵礦石海運市場價格震蕩,也有利于煤炭、大豆散貨輪海運市場的穩定。
(袁霖?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