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拆散大型銀行 不是修補銀行體系的方式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2012-07-31 03:06


Sandy Weill上周有關拆散大型銀行的談話,至今仍餘波盪漾。

周末,有關Weill觀點改變及其智慧(或非智慧)的建議,充斥於報紙專欄與報導中。


「Sandy Weill願意挺身而出,值得肯定,」波士頓大學經濟學教授Laurence Kotlikoff說。「但是他對銀行業問題的觀點,卻是錯的。」

問題不在銀行業的規模,而在他們的「不透明及槓桿,」Koltikoff說。「進行高度槓桿化操作又保密的小型銀行,並沒有多大的不同。修補的方式不是拆解銀行,而是拆解銀行的業務。」

Koltikoff支持他所稱的目的有限的銀行業務,銀行業的焦點只應在金融媒介,而非在交易或其他非核心業務。

「目的有限的銀行業務可將所有的金融機構--無論是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避險基金,保險公司,私募基金,創業基金,經紀商,合作社等--轉換為共同基金公司,」他在近來的富比士專欄中寫到。

Koltikoff的想法是,利用共同基金控股公司結構做為銀行業的模式。這似乎有點奇怪,但是在美國,共同基金已經執行了30%的金融媒介,他說。更重要的是,當2008年出現危機衝擊時,他們不需要紓困。

共同基金資產或許會減值,但是此一機構不會倒閉,因為沒有槓桿化,他解釋道。「市場有益於大眾,我們不能讓銀行業持續與市場對賭。他們的工作不是賭博,而是媒介。所以我們應當將他們限制在他們的目的上。」

這聽起來簡單又合乎邏輯,但是卻可能永遠不會實現,至少以目前大型銀行,主管官員與選出的官員之間的親密關係而言,是如此。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