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資申購創業板態度冷淡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首批10家創業板公司在25日公開申購,但目前來自保險機構的信息表明,保險資金出於對風險的考慮,對創業板投資尚持觀望態度,參與申購的熱情不高。不過,也有保險公司表示,考慮參與創業板二級市場的操作。
慎對創業板
「我們目前還沒有申購創業板公司的意向。」本週五首批10家創業板公司同時申購,但記者採訪的幾家北京保險機構紛紛表示,對投資創業板熱情不高。
北京一家財險公司投資部門人士表示,登陸創業板的企業偏小,風險比較大,保險資金向來對風險控制很審慎,因此暫時還沒有進入的打算。
保險公司對創業板的審慎考慮和IPO重啟後對待中小板公司的申購態度比較一致。由於中小企業IPO發行市盈率較高,且有三個月鎖定期,破發風險相對較大,因此眾多保險機構選擇了「不參與」。
對於創業板申購,有保險公司表示,首批企業計劃募集金額約30億元,盤子太小,容易遭遇爆炒,若不能及時脫身,風險就大了。
不過在監管層面,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並未受到特別的限制和要求。深交所對於參與創業板市場交易的投資者的限定主要是兩年的投資交易經驗,並未對機構投資者有特殊的限定。
對於保險機構參與創業板二級市場操作,保監會目前也未有特別的要求,無論是直接投資股票還是通過證券投資基金,只要投資比例符合股票投資上限10%、基金上限15%,保險公司就可在創業板二級市場進行投資。
某壽險公司人士表示,在成長性與收益性方面,創業板更具有優勢,因此部分新增資金將會考慮投向創業板。「我們會在二級市場做些配置,但為控制風險,比例不會太大。」
等待不動產新領域開閘
8月保險資金投資策略開始調整,增加債券投資,同時減少股票基金投資。截至8月份,在保險資產的投資比例上,銀行存款占比29.61%,債券占比51.32%,證券投資基金占比6.23%,股權(含股票)投資比例占比10.35%,不動產投資比例0.29%。從投資占比變動情況來看,除債券以外,銀行存款、證券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的占比均比7月有所減少。其中,證券投資基金環比降幅高達22.24%,股權投資環比下降13.3%。
在上述傳統投資渠道之外,相較於創業板這一新領域,即將開閘的不動產投資更吸引保險資金注意。
目前,包括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在內的保險巨頭已紛紛開始在不動產領域佈局。平安借助旗下信託公司大舉進軍房地產業,先是金地集團,然後是綠城集團。中國人壽旗下的國壽投資與信達投資公司在7月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商業地產、酒店投資和物業管理等業務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人保集團旗下的人保投資控股公司則已經與金融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在投資不動產的政策研究、項目開發方面進行合作。太保則重點鎖定基礎設施領域,旗下資產管理公司曾發起設立太平洋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債權投資計劃。
房地產代理行仲量聯行最新發佈的《正在崛起的中國機構投資者》白皮書認為,中國機構投資者正在取代外資投資者成為中國商業地產投資主力。10月1日即將實施的新保險法將允許保險資金投資房地產,若按國際通行慣例保守估計,中國保險公司將可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上投資2360億元人民幣。
業內人士預計,不動產投資的預期收益將在6%-8%之間,投資期長,可與保險公司15年以上的保單負債相匹配,從而有效提高和穩定長期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久期配置,分散風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