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安徽淮北旱情影響小麥苗期生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10月份以來,安徽淮北旱情持續發展,對沿淮淮北冬小麥出苗和苗期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綜合媒體11月3日消息,10月份以來,安徽省多晴好天氣,雖然出現了幾次降水過程,但雨量主要集中在合肥以南,合肥以北尤其是淮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10月份累計降水量:合肥以北大部為0~25mm,其中淮北北部不足5mm;合肥以南均在50毫米以上,其中江南大部在100~150mm。


與歷年同期相比,沿淮淮北偏少80%以上,合肥以南至沿江東部偏少0~40%,江南大部偏多20~80%。同時光照充足,10月份淮北中東部和沿淮中部日照時數達180小時以上,偏多0~20小時;沿淮淮北西部和江淮西部在150~180小時,基本正常;其它地區在150小時以內,偏少10~30小時。

由于沿淮淮北長期無有效降水,自10月中旬末開始局部地區旱情顯露,并持續發展。10月28日土壤墑情監測結果表明:沿淮淮北西部土壤表層(0~10cm)有輕到重旱,淮北中部輕旱。自10月18至10月28日旱情有逐步加重的趨勢,沿淮淮北西部干旱范圍有所擴大,受旱程度明顯加重。土壤耕作層(10~20cm)大部分地區墑情適宜,10月23日淮北局部地區出現輕旱,28日旱情有所發展。

氣象指標監測結果為:由于沿淮淮北長時間降水偏少,日照充足,農田蒸散較為強烈。10月中旬淮北北部旱情顯現,10月下旬迅速發展,沿淮淮北大部出現輕度以上干旱,旱情較重區域位西于北部地區。

根據2010年10月31日接收的EOS/MODIS衛星遙感資料制作干旱監測圖,對全省旱情進行動態監測。結果顯示,全省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區出現輕旱,部分地區中旱,西部旱情重于東部。

利用土壤墑情、累積濕潤指數、降水距平、降水日數百分比和遙感指數等干旱指標綜合集成,進行2010年10月下旬農業干旱監測。綜合指標監測結果表明:全省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區出現輕旱,西北部地區中旱,旱情分布趨勢與各單項指標監測結果基本吻合。

安徽省冬小麥自10月5日起自北向南陸續播種,淮北冬小麥10月8日進入大面積播種期。冬小麥播種前期墑情充足,90%田塊做到了足墑下種。10月12日開始淮北局部由于長時間降雨偏少,土壤表層出現缺墑現象,影響播種和出苗。為此,各地積極采取措施抗旱造墑播種和保苗,取得明顯成效。據省農委信息中心統計,淮北冬小麥于10月21日基本播種完畢,目前處于出苗和苗期生長階段,沿淮冬小麥現已完成計劃播種面積的8成左右,江淮完成6成左右。

旱情的持續發展,對沿淮淮北冬小麥出苗和苗期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將增加生產成本;對水源缺乏的高崗地和易旱的江淮分水嶺一帶冬小麥播種和出苗造成威脅。

據省氣象臺最新預測:未來一周(11月2~8日)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

在旬降水量偏少、旬平均氣溫接近常年的情況下,11月上旬農業干旱預測結果顯示:沿淮淮北地區農田水分將持續供應不足,仍有不同程度的旱情發生,且干旱范圍有向南擴展的趨勢;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農田水分供需基本平衡。

為確保冬小麥適期播種和較高的出苗率以及壯苗越冬。沿淮淮北已播冬小麥,要加強苗期田間管理,對旱情發生較重的田塊要及時進行澆灌,以防后期旱情持續發展影響小麥苗期生長。沿淮及其以南地區未播冬小麥,出現旱情時要采取抗旱造墑播種,確保小麥適期播種出苗。

(趙志欣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