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德國金融時報》下月停刊 德國紙媒“噩耗”頻傳

鉅亨網新聞中心


媒體是不少德國畢業生心中向往的工作崗位,德國大報也往往提供優厚的稿酬及全面的保險,但這一夢想,如今正面臨嚴酷的現實考驗。

繼德國第二大新聞機構——德國國際通訊社(DAPD)申請破產保護以及老牌左派報紙《法蘭克福論壇報》於本月申請破產之后,《德國金融時報》也宣布將在12月7日正式停刊。有德國資深媒體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問題存在已久,德國市場太小,容不下兩家財經日報,但是當下惡化的歐洲經濟環境,加速了該報紙的停刊。


實際上,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紙媒市場:約有333份報紙或出版物可以選擇,其中不乏強大的區域性出版物。近幾年來,德國紙媒也一直在諷刺美國紙媒(例如《新聞周刊》)經營不善,它們因德國紙媒市場的穩健而感到驕傲。

正在漢堡大學攻讀媒體專業的越南裔德國學生阮越音對本報表示,德國大報的薪水以及健全的社保和醫保讓德國學生非常向往,因為有些雇傭單位僅僅會支付二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保險,但例如《時代周報》等歷史悠久的大報卻向來都對雇員提供全額的保險,而稿費亦非常豐厚,在德國做記者是知識分子維持中產生活的良好道路。

這種觀點看起來在今年11月遭受了巨大沖擊:《德國金融時報》所有者古納亞爾集團宣布,該報將在12月7日停刊,其后320名員工將會丟掉工作。

在某種意義上,《德國金融時報》停刊並不令人驚訝:成立於2000年的這份報紙從來沒有產生過利潤,到目前為止,10余年間大概虧損了2.5億歐元;與此同時,在今年第三季度,《德國金融時報》的日均銷售量為10萬份左右,比10年前增長了不到兩萬份,德國媒體認為,這種增長主要還與飛機贈閱有關。

“《德國金融時報》在過去十年中,是最雄心勃勃的新聞項目之一。”古納亞爾集團負責人亞克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日報處在重重壓力之下,特別是業務部門。《德國金融時報》自2000年成立以來一直虧損,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沒有辦法繼續再出版這份報紙了。”

盡管德國依然是歐洲紙媒最活躍的市場,但近幾年來,德國的印刷產品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來自互聯網新聞的挑戰。根據尼爾森媒體研究的數據,今年前10月,德國的報紙廣告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反映了長期下降的趨勢。

與此同時,德國報紙出版商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報紙在2000年占德國廣告市場份額的29%,到2011年,這一數字已下降到20%。

需要看到的是,德國平面媒體的損失在網絡媒體上得到了補充,實際上將線上和紙媒合並后的新聞收益是驚人的。而網絡廣告實現了收入飆升,僅在2011年就增長了15.4%,但這種模式仍然無法維持一份紙媒的存在。

德國也有媒體專家稱,2020年,將是第一代在數碼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正式成年之時,因而傳統媒體必須抓緊時間開發新的產品維護讀者群。

《德國金融時報》的總編輯克魯斯曼在網站的首頁上寫道:“自成立以來,我們曾報導過的關於集創造力和破壞力於一身的互聯網故事,或許比任何其他德國媒體都要多。”

“但是,我們就是不能發展出一個基於網絡的商業模式,來資助我們所運作的新聞。”克魯斯曼不無傷感地寫道。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