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北京土地一級開發有望全部收歸政府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10月27日 11:00

北京土地市場醞釀重大變革,土地一級開發有望全部收歸政府,開發商通過參與優質土地的一級開發順利拿到土地二級開發權的優勢在北京正一步步喪失。

中新社援引中國房地產報10月27日的報道稱,北京土地市場正經歷一場重大變革:5年內,土地一級開發將全部收歸政府。

掛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網站首頁的紅色倒計時牌似乎預示著政府的堅定信念:1,000億元資金正在逐步到位,以確保2009年的土地儲備投資。


這個由政府推進、土地儲備中心執行、銀行資金支持的土地一級市場開發最新模式,如果能大規模推行,將有可能成為未來各地土地一級開發都採取的樣本。

據瞭解,2009年北京市計劃安排土地儲備開發投資1,131億元,為確保1,000億元的投資目標,北京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從13家銀行獲得的授信資金額度約為1,510億元。

開發商淡出一級開發

事實上,土地儲備中心全面接管一級土地市場的做法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2007年11月19日聯合制定發佈的《土地儲備管理辦法》中早露端倪,其中明確表示了土地儲備的目的:供應和調控城市各類建設用地的需求,確保政府能壟斷土地一級市場。

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內部人士向記者詳解了具體流程:由政府作為授信對像向銀行爭取授信,銀行向其發放貸款,貸款打到賬戶後,就可以用這筆錢作為拆遷補償款,發放到拆遷戶和拆遷企業的手中。政府發放完拆遷補償款後就開始整理土地,土地整理完畢後,根據區域的規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時把地塊掛牌上市。

「從利益分配上來看,政府既可以獲得土地出讓金,又可以獲得一級土地開發的收益,只要地價是上漲的趨勢,做一級土地開發都能賺到錢。」上述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內部人士說。

據瞭解,從2009年起,開發商將沒有機會再參與到北京的一級土地開發,開發商通過參與優質土地的一級開發順利拿到土地二級開發權的優勢在北京正一步步喪失。

上海五合智庫總經理鄒毅對此表示,此前政府一般會對進行一級開發的企業有拿地的優惠,致使很多地塊競爭並不激烈,這樣可以保證一部分土地以底價成交。

「讓開發商提早介入土地一級開發,政府也可以通過一些條約保證後期開發主體的存在,避免出現流拍的現象。」鄒毅說。

這場土地一級市場大收權,是否能夠從土地出讓環節控制成本,從而達到調控房價目的?

鄒毅認為,一級開發的成本決定了招拍掛的底線,但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土地價格構成,因為成交價是由市場的價格預期決定的,不是由一級開發成本決定的。

「雖然確保了一個價格底線,但只要有競價存在,這個價格底線就會失去意義。」鄒毅說。

但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內部人士則堅定地認為,政府壟斷土地一級開發可以更好地遵從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規劃供給土地,並調整供給的速度和數量,從而達到調控房價的目的。

銀行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這場土地變革中,銀行充當了助推者角色。

記者得到的某大型股份制銀行內部分析資料顯示了總體授信原則:出於對土地儲備行業風險及房地產市場景氣程度的考慮,應當適當限制向欠發達地區中小城市的土地儲備中心貸款;針對具體項目,採用土地抵押方式,選擇在收購時就已經有意向下家的項目,拍賣一筆,回收一筆,保證銀行在行使債權時始終處於主動地位;盡可能實現資金的封閉運作,限定地方土地局及財政部門的土地出讓金專戶在授信行開立。

「除了能夠獲得利息外,授信的綜合效益巨大。」上述銀行高管透露,一般拆遷補償款不會馬上用完,在拆遷期限內貸款又能在銀行派生出大量的利息。當拆遷正式啟動之後,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的存款作為拆遷補償款要發放到拆遷戶手中,當後者拿到拆遷補償款之後,銀行會跟進服務,對拆遷戶進行營銷,把個人資金又吸引到了銀行。

「銀行授信給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的貸款派生出的利息在銀行體內循環,這種貸款要比給開發商放貸還要有吸引力,因為金額大,風險小。」該高管說。

風險隱憂

「北京的做法不一定適用全國,北京的土地需求旺盛,流拍的可能性較小,一些二三線城市,很可能就會出現流拍,風險就會轉嫁到銀行。政府應該充分授權,對不同地區、不同項目區別對待,不要讓過多的銀行資金沉澱到一級開發中去。」鄒毅說。

而這一風險也開始引起了一些金融機構的重視。

在上述銀行內部報告中提到,政府信用風險是土地儲備貸款的直接風險。政府可能存在把土地儲備貸款當作財政資金管理使用,並沒有完全把土地儲備貸款用於儲備的土地項目,而是用於彌補其他城市建設資金的情況;對於拍賣的儲備土地款項,政府也可能未及時用於歸還貸款,僅僅向銀行承諾安排財政資金還貸,而這些承諾又往往不能完全兌現。

該報告指出,土地儲備中心資本金較少,過分依賴商業銀行資金,資產負債率較高,抵禦風險能力低。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有時因地段拆遷成本過高,使開發成本高於市場可接受的出讓價格;有時因地塊受政策因素影響導致地價下滑,造成土地開發成本與收益不匹配。此外,拍賣中流拍也會導致土地出讓收益得不到充分實現。

「銀行對土地儲備貸款的風險意識正在升溫,相關部門應早日出台規範土地儲備信貸的政策以降低風險。」上述銀行高管說。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