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中小企15部委意見今遞交國務院討論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意見》初步匯成了二十多條建議,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條件、深化中小企業改革和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等條目被作為重點,與以往的政策相比較,更具建設性。
歷時半年之久,經過反覆討論,匯總了中央15個部委的建議最終形成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今天上午將被遞交到國務院常務會議進行討論。昨天下午,一位工信部官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透露了這一消息。
此次政策更具建設性
該工信部官員稱,為應對金融危機對我國中小企業帶來的壓力,國務院早在2009年初,部署並要求研究解決中小企業將面臨的困難問題。作為「任務性課題」分配給中央15個部委,要求各自提出解決中小企業困難的意見。由於在一些體制改革性的問題上,各部門存在不同看法,在匯成《意見》以前的醞釀製定過程中,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一些更好的政策扶持,不斷交換意見。
參與《意見》討論的我國中小企業專家、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對《每日經濟新聞》說,《意見》初步匯成了二十多條建議,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條件、深化中小企業改革和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等條目被作為重點,與以往的政策相比較,更具建設性。
建設性的政策扶持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十分重要,早在2005年底國務院出台了「非公36條」,標誌民營經濟扶持政策向前邁了一大步,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也指出,這為民營經濟敞開了「玻璃門」。但是,由於缺少更為具體的扶持辦法,「非公36條」對中小企業的作用並不理想。陳乃醒說,「非公36條」只起到了宣傳的作用,儘管是面旗幟,但實際效果不大。
放鬆政策是中小企復甦前提
面對這一輪金融危機的衝擊,與大型企業相比,小企業就像小草先於大樹經不起狂風肆虐。最早受到打擊的江浙和廣東地區的出口型企業,從2007年底到整個2008年,紛紛受挫,出口受阻,停產和半停產乃至破產的狀況比較嚴重。
由此,對中小企業扶持政策的要求,「既緊迫、又要務實」,陳乃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儘管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的頭等大事,但當務之急不是解決融資難題,而是要解決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問題。陳乃醒說,實際上有些中小企業老闆也很有錢,應該出台更寬鬆的政策,讓他們大膽放心地投資創業。
前不久,中央召開的相關會議就提出要改善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這是扶持中小企業走向復甦最大的前提。但是,我國目前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限制性的條條框框太多。
陳乃醒對《每日經濟新聞》分析,今後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路,核心是繼續深化改革。《意見》裡可能已經體現出來,在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和突破行業壟斷以及鼓勵創新等條文裡,都有新的改觀。但據陳乃醒透露,在《意見》初稿中對有些條文的規範說明,始終沒有取得實質的突破。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