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順差將在常態水平波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人士表示,未來中國貿易順差繼續會在常態水平上波動,高于市場預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出現大幅下調、甚至像年初出現貿易逆差的狀況。
據中國證券報8月11日報道,6月份以來,中國單月出口值迭創歷史新高。不過7月份進、出口增速都有所回落。分析人士指出,單月出口創新高不具備可持續性,未來進出口增速將在波動中下降,貿易順差繼續會在常態水平波動。
出口將穩步回落
申銀萬國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指出,出口超預期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前期出口訂單的滯后影響。從訂單到安排生產、到出口有一個時滯,目前出口的高增長反映的是前期訂單,而目前訂單的變化將在未來出口增長中體現;二是部分產品突擊出口的影響。因從7月15日開始,取消406種商品的出口退稅。
數據顯示,7月份鋼材和未鍛造的鋁出口同比增長分別為151.09%和194.2%,雖然增速分別比上月降低97和126個百分點,但仍屬于較高增長。此外焦炭及半焦炭,煤、成品油的同比增速也屬于高水平,分別為1,331.14%、71.51%和55.85%。
6月中旬匯改重啟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0.8%左右。不過由于美元走弱,歐元、英鎊、日元等三大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幅高于人民幣,人民幣對主要非美貨幣實際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貶值,這對中國的出口也是利好。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黔指出,主要出口產品包括高端科技產品以及低端消費產品最近幾個月的出口已持續增長。今年前7個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5,006.9億美元,增長36.2%,高于同期中國總體出口增速0.6個百分點,占同期中國出口總值的58.9%。服裝出口668.3億美元,增長17.4%,較上半年加快1.4個百分點。
大多數分析都認為,出口繼續超預期不可持續,未來將穩步回落。交通銀行研究院陸志明指出,從外部環境來看,新興市場國家采取加息、緊縮貨幣等措施減壓經濟過熱、歐美日發達國家弱勢復蘇、CRB指數漸趨穩定,中國的出口需求將會有所放緩。再加上去庫存周期逐漸開始,外部出口環境未來可能繼續變差。從內部環境來看,中長期工資上漲壓力增加、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加、出口企業利潤空間收窄,多項因素累加可能會對出口增速回落產生較大的影響。
一些領先指標也預示未來幾個月出口不會繼續沖高。作為中國出口領先指數的美國PMI指數從5月份開始連續3個月下降。加工貿易出口領先指標的加工貿易進口增速也持續下降。7月份中國PMI為51.2%,創2009年3月以來新低。
進口量價增長放緩
與“高歌猛進”的出口不同,7月份進口增速同比僅為22.7%,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同期進口數量也有所回落。
分析師指出,國內投資增速放緩,國家淘汰落后產能影響對能源與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需求,人民幣匯率浮動與對外貿易摩擦加劇影響加工貿易進口需求,此外去年基期效應逐漸減弱,都是導致7月份進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
中國進口的大宗商品中,初級塑料、鋼材、原油等7月當月金額均出現下滑,分別從6月份的35.26、18.42、125.53億美元下滑至7月份的33.75、17.88、102.76億美元。
不過,在進口增速總體回落的情況下,受國內產業升級的影響,零部件等進口增速加快,金屬加工機床同比增速達100.3%,增速比上月提高81.31個百分點,有望成為未來出口增長的一個亮點。
中國貿易順差已經恢復到2007-2008年間的常態水平。陸志明指出,雖然未來中國進出口均會面臨一定程度的下調壓力,但是由于中國本身的全球產業制造中心優勢、亞洲新興市場復蘇較快、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趨于穩定,未來出口下降的速度會慢于進口,因此未來貿易順差繼續會在常態水平上波動,高于市場預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出現大幅下調、甚至像年初出現貿易逆差的狀況。
(程曦?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