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周年 工研院IEK:全球產業版圖重整 台灣兆元產業新機會
鉅亨網記者葉小慧 台北
金融海嘯至今屆滿 1年,工研院 IEK今(16)日針對台灣兩大兆元產業半導體和面板,以及未來新興的兆元產業太陽能,提出危機中的新機會。IEK 建議,面板台廠應放製造、留研發,趁早搶占中國內需市場;半導體則在汽車產業重整與洗牌中,車用半導體打開新局;至於太陽能,則應捨棄代工迎接能源服務時代,轉往中下游布局。
2008年 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宣告倒閉後,世界經濟史上令人難忘的金融海嘯正式來襲,至今已屆滿 1年。與全球經濟連動性極高的台灣產業,極待尋找海嘯後的新定位,撐起國內經濟的兩大支柱兆元產業半導體和面板,與未來新興的兆元產業太陽能,三大產業都在此波危機中進行產業重整,工研院 IEK產業分析師由宏觀角度切入,在海嘯衝擊的產業中,為台灣兆元產業尋找新機會。
※面板西進大陸 台廠放製造、留研發
面板部分,工研院 IEK數位科技領域總監鍾俊元表示,金融海嘯下需求一夕蒸發,面板經營面臨困境,發展策略必須轉變。去年第 3季遭逢金融海嘯的波及後,國內面板產業產值呈現負成長,由2007年 391億美元衰退至 369億美元。國內大廠友達(2409-TW)、奇美(3009-TW)與華映(2475-TW) 等,都逐步調整 6代廠和 7.5代廠的生產比重,以因應全球消費市場的變化因應全球消費市場的變化。
鍾俊元指出,液晶電視仍將是全球面板市場的主要驅動力,受惠家電下鄉政策的激勵,中國大陸將成為下一波市場成長的引擎,未來 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640萬美元,成長率達到 82%,是未來不容忽視的市場。
鍾俊元進一步表示,日韓與台灣業者都對西進中國投資次世代廠躍躍欲試,面對產業新局勢,「台灣應該放製造,留研發,並加強產業上下游的整合以搶占大陸內需商機。」台灣廠商具有 TFT-LCD面板與電視研發設計,與低成本生產技術能力,趁早搶占中國內需市場是台灣面板廠商去化剩餘產能的機會。
※汽車產業重整與洗牌 車用半導體成新機會
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趙祖佑,則在海嘯中受傷最重的汽車產業中,為台灣半導體找到新機會。趙祖佑分析,2008年美國 3大車廠,合計虧損 456億歐元,克萊斯勒與通用先後宣布破產整併,將促使全球 6大車廠版圖重整,然而在此風暴下,估計2009年中國大陸新車 (乘用車) 市場將突破 700萬輛,一舉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趙祖佑表示,汽車產業的重整,雖使上游組裝與零組件廠商多少受到衝擊,車用電子市場卻仍維持原有規模,其中,車用半導體更是扮演關鍵角色。2008年全球車用半導體市場約 183億美元,2009年約僅下滑 1% ,在車用電子化與智慧化的趨勢下,2010年汽車半導體產業將重新復甦,預計2012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 240億美元,年成長率達 12.7%。
趙祖佑認為,汽車產業的重整與洗牌,為新進業者打開新局,對於享有半導體製造優勢的台灣業者,不啻為一新市場與新機會。
※未來兆元產業太陽能 捨代工迎接能源服務
2004年以來,在西班牙和德國官方的補貼下,火紅成長的太陽能產業在金融海嘯後暫緩腳步,西班牙政府取消優惠補貼政策,使得太陽能裝置市場需求降低,促使中上游生產廠商面臨降價的壓力。工研院 IEK能源與資源領域分析師王孟傑表示,歐日廠商由於生產成本較高,因此在海嘯衝擊中應變能力較差,獲益率降低;但台灣廠商由於規模經濟較小,也缺乏議價空間。
王孟傑指出,台灣的太陽光電廠商在製造技術上享有優勢,產值也已突破千億,但廠商仍常面臨上游缺料成本墊高,下游缺乏市場通路,削價競爭的兩難困境。他認為,要走出這樣的困境,台灣太陽光電業者應該轉變代工思維,轉往中下游布局。
「太陽光電應該不再只是製造出口業,而是能源服務業」,王孟傑說,金融海嘯後的產業重整,反有利於太陽能產業的體質優化,台灣廠商應該透過此次機會,建立自有品牌朝向系統整合與建案規劃方向努力,捨棄代工,迎接能源服務的新時代。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