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仍是首次降準的絕佳時間窗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30 08:44
安信證券固定收益部 袁志輝 ?
雖然有創新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但由於政策傳導效應的局限性,市場對中長期流動性的謹慎預期一直存在。目前來看,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將推動貨幣政策實質性寬鬆,春節前后仍是較好的降準時間視窗。
首先,短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從就業、收入增速以及防范債務風險角度而言,7%的增長底線仍有維持必要。2015年經濟開局仍不利,地產銷售轉為快速下跌且庫存偏高,房地產投資繼續低迷。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BDI指數連續兩周下跌,1月出口情況恐不樂觀。再考慮到季節性、基數效應,上半年GDP可能下行到7%附近。
其次,通脹壓力較低。從高頻數據來看,疊加高基數因素,1月CPI增幅將跌至0.8-0.9%以內。2015年,在制造業嚴重產能過剩、大宗商品持續下跌的背景下,低通脹有望成為常態。需求萎縮型通貨緊縮會推升實際利率水平,侵蝕企業利潤,甚至對就業帶來沖擊。另外,通縮還會損害債務人利益,容易導致信用收縮,進而影響貨幣政策傳遞效果,加大經濟風險。
在經濟下行、通縮壓力較大背景下,運用寬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抬升短期總需求的緊迫性較大。而目前來看,雖然商業銀行超儲率回到2.6%附近的高位,但實體經濟投融資需求偏弱,商業銀行被動增加超儲跡象明顯,流動性寬鬆程度仍有限。究其原因,雖然央行貨幣政策確實傾向於寬鬆,但實際上創新型政策工具的期限較短(1年以內)、利率較高(3.5%附近,高於商業銀行負債成本至少100bp),很難形成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局面。而降準等常規貨幣投放工具,不但可以穩定市場預期,而且由於商業銀行拿到的準備金利率只有1.62%,降準能起到大幅降息的實際效果,對於擴大信貸投放、降低信貸利率將產生實質性利好。
央行之所以遲遲不降準,可能是顧慮貨幣寬鬆后資金脫實向虛、表外融資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效果等因素。不過,隨著限制股票杠桿投資規模、監管委派貸款等表外融資渠道等工作相繼到位,降準等傳統貨幣政策的障礙正得到掃除。傳統資金黑洞萎縮后,市場化資金設定的結果未必是“大水漫灌”。另外值得借鑒的是,在美國逐步進入加息周期的同時,近期全球范圍內其他央行卻競相放水,說明實際政策取向還是要看國內經濟金融運行狀況。
綜合考慮近期外匯持續流出、春節前后資金季節性收緊以及金融條件改善到實體經濟,投融資恢復有3-6個月的時滯等因素,春節前后仍是首次降準的絕佳時間視窗。(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