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壽法說露敗相 保誠保單負利差蝕獲利 惠譽降評「負向」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 台北
中壽 (2823-TW)甫於昨 (11) 日舉行法說會,今天即遭惠譽信評調降評等,評等展望降為「負向」。惠譽信評表示,中壽合併保誠人壽主要資產後的縱效未現,反而保誠人壽的保單所產生的負利差將對合併後之中壽的2009年甚至2010年的獲利表現造成負面影響。但惠譽對中壽併購保誠人壽持正面看法,認為可增強中壽品牌與業務多元化。
惠譽信評今日將中壽的國際保險公司財務實力評等由 「BBB-」調降為 「BB+」,國內保險公司財務實力評等由 「A(twn)」調降為 「A-(twn)」,同時惠譽將這些評等由負向觀察名單內移除,評等展望降為負向。
中壽的評等調降及負向展望主要反映該公司在併購台灣保誠人壽(保誠人壽)-英國保誠集團之台灣子公司的有效保單,因其保證利率明顯高於目前市場利率,而對中壽的資本部位造成壓力。此次的評等調整並反映惠譽認為在未來數年間,嚴峻的總體環境(包含台灣極低的利率環境及高波動性的股票市場),使台灣壽險業者在營運上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
在2009年 2月,中壽宣布以新台幣1元併購保誠人壽的核心資產(約新台幣1,900億元)與負債,並於2009年6月完成併購。因保誠人壽舊有保單的高保證利率,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四號公報(IFRS4,台灣監理機關預計在2011年適用此一準則的第一階段),此次併購案將對中壽之資本水準造成顯著的壓力。
由於保誠人壽過去主要將其資產配置在低利率、低風險的政府公債,惠譽認為,保誠人壽保單所產生的負利差將對合併後之中壽的2009年甚至2010年的獲利表現造成負面影響。
正因如此,中壽計畫將購併的資產重新配置於海外,以提升投資收益。
在正式合併保誠人壽主要資產後,中壽可運用資金規模增至4500億元,由於以往保誠人壽海外投資比重偏低,因此,中壽總經理郭瑜玲表示,下半年將積極增加海外投資部位,預計再加碼 900億元,將投資比重拉高到 40%,尤以固定收益市場為主。
另一方面,鑒於保誠人壽專長於銷售投資連結型保單,惠譽認為,此可強化中壽的業務規模及分散性。整併亦可能產生顯著的成本節省效益,惟在合併過程中執行與管理上仍具潛在風險。
在中壽的個別基礎上,惠譽信評表示,受惠於2009年第 1季新台幣20億元的資本挹注,穩定的獲利表現,以及台灣股市的大幅回升,中壽的資本水準於2009年上半年回復至允當的水準。
中壽對於信用及匯率風險進行嚴格的控管,且成功的藉由海外投資提升整體報酬表現。據中壽提供數字來看,上半年該公司海外投資收益率有7%,扣除上半年0.5-0.6%的避險成本,淨收益率仍有6%以上。
惠譽信評表示,雖然目前產業環境嚴峻,中壽於2009年第 1季公佈淨利新台幣11億元(同期整體壽險產業為淨損新台幣31億元)及年化資產報酬率1.4%。然而,惠譽仍關切中壽的淨值容易受到股權投資價值變動的影響,即使該公司在併購保誠人壽後擴大的資本部位可望降低其影響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