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信托業發展大思路 監管層力推"主動管理"
鉅亨網新聞中心
12月3日,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在中國信托業峰會上表示,“要把信托辦成真正的信托”,信托公司要致力于提高主動管理資產的能力,真正成為“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專業機構。
蔡鄂生動情地告訴臺下60多家信托公司高管,信托公司要“不忘本”:一個是不忘受苦的那個“本”,走過的歷程;第二個“本”,是不要忘了信托的本質是什么。
此前一天,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柯卡生表示,今后將力爭在3-5年內使信托公司盈利模式有較大轉變,真正體現信托原理,充分發揮信托功能,發展成為面向合格投資者、主要提供資產管理、投資銀行業務等服務的專業理財機構。
截至2010年10月31日,全國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合計30103.71億元,已經跨越3萬億元大關,與2004年末2102億元的信托資產規模相比,在不到六年的時間里增長近15倍。
柯卡生認為,信托公司發展到今天,成績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良好局面,必須更加注重協調信托業發展與宏觀調控的關系,進一步做好信托業的科學發展工作,防止陷入“發展—整頓—再發展—再整頓”的怪圈。
今年以來,銀監會信托新政頻出,先是出臺銀信合作新規,要求銀行將表外資產在明年底前轉入表內,繼而是出臺《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對信托公司實行凈資本管理,再是日前對房地產信托業務進行風險提示。
柯卡生表示,信托公司監管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一手抓風險防范化解,一手抓科學發展;不斷完善監管法規,不斷化解金融風險,不斷推進對外開放,不斷鼓勵金融創新;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做好各項監管工作;力爭把信托公司辦成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治理良好、風險可控的專業性理財機構。
監管目標是:通過科學監管,改進服務,力爭在3-5年內使信托公司盈利模式有較大轉變,真正體現信托原理,充分發揮信托功能,發展成為面向合格投資者、主要提供資產管理、投資銀行業務等服務的專業理財機構。
為此,柯卡生提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信托公司的監管工作,要做到以下“六個堅持”: 堅持風險為本,實行科學監管;堅持制度先行,實行依法監管;堅持相互溝通,實行民主監管;堅持精確制導,實行重點監管;堅持一司一策,實行分類監管;堅持標本兼治,實行全方位監管。
柯卡生表示,今后將考慮在以下方面支持信托公司的科學發展:一是充分發揮“受托人”角色,開發低風險信托產品;二是鼓勵信托公司研究創新設立中長期“私募基金型信托計劃”;三是繼續扶持有能力的信托公司開展QDII業務。
對于“私募基金型信托計劃”,柯卡生表示,初步的設想是,采取產業投資基金的運作方式,每個產品的設立由信托公司自主研發,但事先要向銀監會報告,并經過審查。按照風險可控、成本可算、信息披露充分的原則把握。此類基金最低規模為5個億,期限在2年以上,為市場提供中長期的投資基金。
“今后如果每家信托公司能夠管理3到5只這樣的基金,將更有利于走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柯卡生表示,信托公司在此類業務中實施主動管理,受托管理費可以在2%左右,甚至更高。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