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數據低估了進口需求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7月份的進出口數據反映了上半年以來外貿的趨勢,環比小幅上漲,同比下降,從總體上看,逐月回穩的趨勢基本確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健告訴記者。

8月11日,海關總署發佈7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

據海關統計,7月份當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002.1億美元,同比下降19.4%,環比增長9.6%;其中出口值今年以來首次突破千億美元,為1054.2億美元,同比下降23%,環比增長10.4%;進口947.9億美元,同比下降14.9%,環比增長8.7%。

事實上,相較於6月份的數據,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同比降幅分別拉大1.7、1.6和1.7個百分點。


李健對此的解釋是,「由於去年3季度中國外貿增長較快,所以7月份同比下降幅度仍然較大。」

從數據上看,進口降幅低於出口,而在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看來,進口需求拉動作用從數據上被低估了。

「去年同期的產品價格非常高,現在發佈的都是價值的數據,而價值是價格和數量的乘積。去年價格高,今年價格低,用很低的價格乘上很大的數量,價值仍然是低的。」張燕生告訴本報記者。

進口成外貿收窄主要因素

根據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對外貿易累計進出口總值11467.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7%。其中出口6271億美元,同比下降22%;進口5196.1億美元,同比下降23.6%。累計貿易順差1074.9億美元,同比減少12.4%。

在出口商品中,主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降幅為個位數,低於總體出口降幅。

據海關統計,1-7月,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569.3億美元,下降9.1%;鞋類出口157.1億美元,下降5.2%;傢俱出口137.5億美元,下降9.8%;塑料製品出口78.2億美元,下降7%;箱包出口69.8億美元,下降8.2%。

李健認為,各個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應對經濟危機的刺激方案,逐步顯現效果。「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消費品、紡織、服裝玩具、傢俱等降幅收窄,一些剛性的需求在逐步恢復,現在需求已經見底。」李健說。

我國外貿進出口自去年10月份開始經過5個月下滑後,從今年3月份開始連續反彈5個月。

「最近幾個月進口的環比一直在回升,同比下降幅度在收窄,而出口和前幾個月比降幅相差不多,所以進出口總額同比降幅收窄主要的因素還是進口。」李健說。

海關公佈的7月數據中,僅鋼坯及粗鍛件進口數量一項,就達到去年同期的2794.1%,在進口數據中,同比正增長的商品種類過半;而在出口數據中,只有食糖、原油和成品油為正增長。

對於進口環比不斷上升,聯合證券分析師李鑫認為,「雖然現在的情況比一季度有所好轉,但環比的增長與季節因素有關。」在她看來,3季度是企業生產的旺季,由此帶來了對原材料的大量需求。

而在李健看來,出口降幅收窄,是因為內需作用更加明顯。「進口原料,例如鐵礦石、能源進口都在回升,這種上升主要是因為國內採取措施刺激需求,導致投資增速造成的。」李健說。

原材料的進口增加和價格上漲預期有一定關係關係,但張燕生認為,但它是一個擾動項而不是主要項。

「如果國內沒有需求的話,投機是不可能投的。實際上仍然是對未來樂觀預期的表現,明天的需求會比今天多才會形成囤積。」他說。

順差收縮趨勢短期難改

雖然7月份出口值為今年以來首次突破千億美元,為1054.2億美元,但同比仍下降23%。進口947.9億美元,同比下降14.9%。

由於進口降幅小於出口降幅,對外貿順差造成一定的擠壓。7月貿易順差為106.3億美元,同比下降58%,也就是說,順差仍然維持在低位水平。

今年以來,由於我國進出口雙降,以及出口降幅較大,貿易順差首次出現負增長,今年1-7月份,累計貿易順差1074.9億元,同比減少12.4%,明顯拖累經濟增長。

中國銀行在最新的月度報告中指出,出口增速減慢,貿易順差下降,表明中國外貿結構向好的方向發展,貿易不平衡狀況正在得到改善。按照 1-6月貿易順差990.3億美元的規模推算,今年全年順差將可能在1900億美元左右,仍然偏高,因此迄今為止的順差下降並不值得擔心。

對於下半年外貿進出口走勢,李健認為,三季度還會保持現在的狀態,月度數據環比還會繼續小幅回升,同比可能仍然是百分之二十幾的下降。但四季度同比會降幅出現回升,下降速度會小於百分之二十的速度。

外貿復甦伴隨著外部經濟的好轉預期,由於短期內歐美經濟復甦並未明朗,年內外貿趨穩仍缺乏有力支撐。

在張燕生看來,PMI反映的出口訂單數上升,是一個「單量上升,價值量下降的過程」。他舉例說,「過去接一個單位的服裝是20美金,現在可能是10美金。因此表面看起來我的單量在恢復,但實際上價值量是在惡化。」在他看來,下半年很多中小企業還會更困難。

李鑫認為,到明年一季度,國外需求出現明顯好轉,加上基數變低,數據回暖會比較明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