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定價方式可均衡鐵礦石供求雙方利益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分外艱難的09財年鐵礦石談判拖入幾近破裂的尷尬境地,分析師認為多元化定價方式或許是使供需雙方都可達到均衡的發展方向。
針對日韓率先達成就粉礦和塊礦降幅分別為33%和44%的通訊協定,中鋼協發表聲明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買主,佔到全世界海運的50%以上,日韓達成的通訊協定無法代表全球鐵礦石的供需情況,中國拒絕跟進。
維持多年的鐵礦石長協基準價談判機制08年開始打破,09年可能進一步瓦解。中國08年粉礦79.88%和塊礦96.5%的漲幅遠遠高於日韓65%和71%的漲幅。在通膨背景下,面對昂首向上的鐵礦石走勢,作為鐵礦石最大買家的中國只能“忍氣吞聲”,被動的接受了高於日韓首發價的價格買進鐵礦石,維持多年的鐵礦石長協首發機制開始打破。09年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鋼鐵大幅減產,鐵礦石需求急劇下滑,價格調頭向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堅持鐵礦石應大幅降價的強硬立場理所當然。
當談判日期臨近6月30日,中鋼協突然稱談判不設最後期限,繼續堅持何時達到要求何時結束談判的強硬態度。對於該舉動,分析師認為,隨著用鋼淡季的到來,鐵礦石的需求進一步萎縮,供給更加過剩,將進一步加強中方的談判籌碼,有望取得更好的談判價格。同時,粉碎礦商拖到用鋼旺季調高己方談判籌碼的“陰謀”。堅持強硬立場的中鋼協“不設最後期限”的聲明,讓本來就撲朔迷離的談判變得更不確定。
但是礦商採用拖延戰術,抓住“中國需求”不放,“頂牛”的供需雙方絲毫沒有讓步的跡象。對於困難重重的09財年鐵礦石談判結果引業界給予了廣泛關注,分析師綜合多重因素,認為可能產生以下幾種結果:
不同意首發價而繼續談判的最壞結果無非是中國連33%的降幅都拿不到,若如此談判必然破裂,中國鋼企將從現貨市場購買鐵礦石。考慮到鋼鐵減產造成的鐵礦石需求大幅下滑,全球鐵礦石供過於求,那麼中國在現貨市場購礦成本未必就一定高於接受首發價而付出的成本。另外,對於礦商來講在現貨賣礦也不是其最樂意看到的。
站在中國鋼企角度,談判最理想的結果則是在鐵礦石供大於求的壓力下礦商做出讓步,中國獲得比日韓更大的折扣。按照中國要求粉礦降價40%,那麼在08年131.67美分/乾公噸基礎上乘以0.6得79美分/乾公噸,相比於日韓的83.85美分/乾公噸要便宜3.83美分。一定程度上能夠挽回08年中國談判被動的尷尬局面。
鐵礦石談判的結果不排除中國妥協跟隨首發價,同意鐵礦石33%的降幅。雖然跟隨首發價在成本方面考慮或許不是最壞的,但是在今後的鐵礦石談判中,中國在談判今後中的話語權將會受到嚴重的削弱。那麼對本來就缺乏話語權的中國來講是雪上加霜,在日後的談判中恐怕是只能被“牽著鼻子”走,對我國鋼企及其不利。這也是中鋼協態度強硬的根本原因所在。
眾多業內人士提出了分化礦商的策略。單尚華秘書長分別於6月16日、6月18日在中鋼協會見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董事馬定思、澳洲FMG公司董事史貴祥。再次引發了市場關於中鋼協採用分化戰術的預測。這樣可能與淡水河谷簽署通訊協定,孤立兩拓,並且培養有中國參股的FMG公司,與其加強合作。08中國進口的4.44億噸鐵礦石中40%來自澳洲,而來自巴西的只佔20.5%,因此中方可增加巴西礦石的採購量,與巴西淡水河谷達成一致。在保證巴西的礦石數量後,與“兩拓”在現貨市場進行交易同樣可行。
多元化定價方式或許是使供需雙方都可達到均衡的發展方向。目前鐵礦石談判無法達成通訊協定的分歧來源兩個方面,價格的分歧和定價機制的分歧。價格的分歧引發了定價機制的分歧,但是良好的定價機制有助於消除價格分歧。供方希望高價賣出,而需方希望低價買進,因此價格的分歧永遠存在於賣方和買方之間,為促進雙方達成一致,則需要一個可行的定價機制協調雙方的分歧。對於處境艱難的鐵礦石談判最切實可行的是找到一個合理定價機制。比如,在簽訂通訊協定的同時,允許雙方在一定條件的基礎上進行有限制性的修訂;或者,部分礦石以長協價交貨,部分以現貨市場價格交貨。更加靈活的通訊協定對於鋼鐵企業和礦商都有調整的餘地,更加適應當今商品價格劇烈波動的現實情況。
(劉冬青 實習撰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