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華爾街日報:歐盟長期忽視 終釀成希臘危機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2010-03-03 15:00


  
專家表示 歐盟缺乏制裁會員國的政策工具 

希臘被逼到亟待援助的處境,歐洲民眾認為,與美國銀行業安排的金融交易(貨幣交換)脫不了干係。但《華爾街日報》指出,檢視希臘過去10年的財務狀況,會發現希臘本身才是債務問題源頭,其它鄰國亦經常忽視歐盟規定。


根據歐盟法規,歐元區會員國的年度預算赤字,不得超過GDP(國內生產毛額)的3%;政府舉債則不得高於GDP的60%。

但檢視歐盟預算報告後發現,除了2006年外,希臘每年預算都超過赤字規定。自2007年後,希臘幾乎每年都(大幅)上修預算;有幾次,修正差異甚至高達4倍之多。

預算大幅上修,其衝擊遠大於引發爭議的貨幣交易。高盛2001年與希臘的貨幣交易,僅使該國當年預算占GDP比率下降1/10個百分點。對照之下,歐盟統計局資料指出希臘2001年未列入的16億歐元國防預算,其規模是貨幣交易的10倍之多。

法國金融管理局主席Jean-Pierre Jouyet表示,希臘的問題,凸顯歐盟沒有足夠權力與手段來制裁違反規定的成員國。他強調,歐盟需要新的政策工具。

希臘政府則解釋,預算上修多是因政權轉換後,對軍事預算編列方式的差異所致。但歐盟認為上修預算卻有必要,因為希臘「大幅低估了軍事支出」。

歐盟統計局的報告另指出,除希臘之外,過去幾年多數歐元國家都曾有過負債及赤字超越上限的紀錄。

為了貫徹穩定歐元區的政治意志,1999年歐盟曾「刻意」忽視了希臘預算破表的擔憂,也證明希臘最初提出的「亮麗」數字並非實情。

即便是法國與德國,預算赤字也曾在2002、2003與2004年超越規定上限;連歐洲老大哥都難免違反歐盟規定,其它國家自然較無後顧之憂。

歐元區的12個早期會員國中,除比利時、盧森堡與芬蘭,年度預算都至少一次超越規定上限。最後在政治壓力下,歐盟遂於2005年放寬規定,遭遇「經濟下滑」的狀況時,預算不受規定所限。

總結希臘危機的成因,誠如倫敦經濟學院學者Vassilis Monastiriotis所說:「希臘從未能夠內化歐元區的邏輯原則--財政紀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