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日本商社的秘密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觀察報) 2009-10-09 15:11


很多中國人知道,豐田、東芝、索尼、松下、三洋、NEC等是日本知名的企業,但不知道 這些企業背後的「大佬」是日本綜合商社,這些企業不過是商社的關聯企業,或者財團的成員企業。

實際上,像三井物產這樣的綜合商社以及其財團體制才是日本經濟的脊樑。

三井物產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商社。1993年,三井物產排名世界500強第一。2003年以後,三井物產將能源部門等重要產業機構獨立核算,並且在全球設立獨立法人公司,使得自己在500強排名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其真正的實力和活動被隱藏起來,不為外界所注目。三井物產作為三井財團的母體已經培育出眾多世界級的企業,三井財團體系內500強企業更是一大堆。

三井物產到底是做什麼的?這似乎是個全球性的謎。


近年,以三井為代表的日本財團通過各種途徑,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地介入了中國事務,並帶來一系列複雜影響。一些大型中資企業成為這些財團的跳板與「敲門磚」。

一位在日本三井財團工作12年的中國人——白益民,去年推出了一本財經書《三井帝國在行動》,揭開了日本綜合商社和財團的秘密。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的理事,組建了「財團經濟研究室」,致力於推動中國綜合商社和財團體制的建立。

「到了該研究日本的時候了!」白益民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2006年他創建了「超級主義者」網站,率先提出了東方經濟學的理念,並認為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並不適合美國模式。

他說,中國大學經濟系使用的教科書幾乎清一色由美國經濟學家撰寫的,中國企業家也多熱衷於美式的MBA,不關注日本和韓國被稱為綜合商社的企業組織。實際上,日本財團注重的團隊合作,共渡危機,結成命運共同體,這些模式更多的傳承了中國儒家和道家文化。

白益民相信:在未來的新甲子,將會誕生中國的綜合商社和財團。他已經從中信集團和中國招商局等中國企業身上看到了綜合商社的潛質。

經濟觀察報:日本綜合商社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白益民:比如三井物產具備兩個關鍵職能:一是通過各種各樣精心設計的服務促進國際貿易;二是全球性地調動信息、人力、財力等資源進行產業投資。

首先,依托財團已有的企業,對其產業鏈上下游外圍企業進行投資,目的是打通產業鏈,維持與生產企業的長期合作關係,取得產品的貿易代理權。這與商社作為產業組織者的定位有極大的關係。

其次,因為要做產業整合者,三井物產是否投資某個項目的主要考慮因素不是追求利潤第一,而是追求長遠的產業發展空間。

最後,與財團所屬企業共同投資,但三井物產本身並不做大股東。三井物產在被投資企業所佔的股份一般在5%~10%,三井物產也並不直接進行生產活動。綜合商社作為一種經營組織形式,有幾個基本特徵:經營商品的綜合性,業務範圍涉及很多產業;經濟的規模性,建立獨立的物流體系,發展規模經濟;貿易活動的廣泛性,包括進口貿易、國內貿易和轉口貿易等;活動範圍的全球性;職能多重性,具有信息功能、資源開發功能、貿易功能、金融功能、協調組織功能和服務功能等。

經濟觀察報:為什麼以綜合商社為核心的財團形態產生於日本?

白益民:從日本企業的立場看: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貧乏,自然災害頻發,形成了日本人天然的危機意識。加入以商社為核心的財團有利於企業之間進行優勢互補,在經營上財團內部所屬企業之間可以相互扶持。特別是在遭遇經濟危機的時候,抱團求生有利於企業保留人才和技術,等待宏觀經濟回暖後,發揮規模優勢,迅速捕捉商機,實現集團利益最大化。

顯然,日本財團是一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商業組織形式,這與日本文化中的共生共榮思想的影響有極大關係。此外,日本自古就有以商興國的傳統,特別在二戰之後,貿易立國甚至成為日本的國策,傑出的商人在日本被譽為 「商魂」、「國寶」。長此以往,商社以及其財團所屬企業就成為了日本經濟的基石。

經濟觀察報:根據你的研究,日本商社模式其實是淵源於中國古代的浙商和徽商,那為什麼中國沒有產生綜合商社和財團?

白益民:首先,綜合商社肯定生存於市場經濟的環境下,而中國搞市場經濟才30年,真正的市場經濟實際上只有十幾年,所以中國市場經濟環境還沒有充分的土壤讓商社生存。雖然中國有壟斷的國營企業,表面看也是一個大的貿易公司,但跟商社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他們的行為方式有很多還是脫離市場的。其次,我們國家還沒有這樣的意識來培養綜合商社。日本的綜合商社當初起來是有國家的意志在裡面的,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發生過 「黑船事件」,美國4艘戰艦駛入日本江戶灣,用武力威脅日本幕府終止「閉關鎖國」的政策。從那以後,受刺激的日本堅持建立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與西方對抗。這時候,像三井這樣的商社發展起來了。三井其實早在明治維新之前已經進行了200多年的商業活動,在日本國內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金融體系,有自己的錢莊,有商業網絡。明治維新時,三井部分繼承了自己幾百年的商業體系,把源自中國傳統的商業模式進行改造。

經濟觀察報:復星系、華潤系等中國企業有綜合商社的潛質?

白益民:招商局集團和中信集團等是中國僅有的幾個具備財團雛形的企業集團。中信從銀行到證券、從資源到能源、從IT到航空,業務幾乎無所不包。2009年,中信以營業收入1545億元排名中國企業500強第29位。中信經營這些看起來不太相關的行業,卻逐漸通過產業鏈整合形成合力,做產業組織者似乎是中信的最終目的。在中信集團中金融業務佔到了47.93%(2008年)。中信集團依靠強大的金融實力,積極進行產業整合,力圖打造中國的財團。

30年前,招商局集團以超前的戰略眼光,建設了新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經濟開發區——蛇口工業區,並創下多項全國第一和舉世皆驚的「蛇口模式」。時至今日,在整個商業領域,流通如同骨架,金融如同血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招商局集團正是通過搭建「骨架」和提供「血液」掌握著中國商業的命脈。現在,招商局集團在海運、物流運輸和交通基建領域是中國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以招商銀行為基礎,招商局集團逐漸延伸金融領域的產業鏈,向證券、保險和保險經紀、基金和基金管理等領域發展,初步形成了集多種金融行業、具招商局自身特色、門類齊全、層次分明的金融集團。

經濟觀察報:中國有沒有希望發展成財團模式?

白益民:像招商局集團和中信集團還不具備綜合商社的產業組織能力,也沒有可能通過貿易帶動投資,而是單純的做貿易。綜合商社是圍繞著「全套完整產業鏈」而構造的,他們的目的是使整個產業協調統一發展。中信集團總部雖然可以控制各個子公司並通過派遣高管直接參與子公司的經營,但產業協調能力和產業培育的能力還不足。中國的金融政策並不允許銀行投資製造業企業,因此中信銀行及中信集團的其他金融企業只能對企業進行融資支持及相關的服務支持,並不能更深入的進入產業。中信重工等製造業企業雖然在各個領域已經擁有很強的實力,但是垂直整合模式才剛剛建立,核心競爭力還沒有形成。

因此,形成中國的綜合商社,要走的路還很長。韓國在學習日本財團機制後,誕生了三星、LG、現代、SK等韓國財團。中國四通等企業模仿日本財團體制卻沒有成功。中國曾經有過德隆系,也企圖建立綜合商社和財團的模式,但也失敗了。中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或者說資本市場還不能誕生綜合商社的模式。從現實看,中國現有的金融體制確實限制了綜合商社的發展。

經濟觀察報:中國企業家普遍接受的是歐美教材的MBA,在企業運作上一般模仿西方企業的模式,而很少關注到日本企業的模式。中國企業發展更適合歐美模式?

白益民:這十年來基本上是按照美國的模式,把金融和產業剝離,美國模式是這樣做的。這樣的話很難形成商社,我們的經濟模式完全按照美國來做的話,現在的銀監會、證監會和國資委是分離的,但是在日本財團的體制下,這個財團裡面既有製造業,也有商社,專門做物流,還有金融企業形成一個財團,實際上是一個「商幫」的形態。

按照美國的經濟理論的話,企業都是要向專業化發展,而不能到處投資多元化。實際上,日本的財團是形成多元化的體制,為什麼中國的企業做不成多元化?他的體制沒有理順,並不是說一個企業什麼都做就是多元化。多元化的概念實際上是形成一個商幫,大家在產業鏈上做不同的事,聯繫在一起,這是多元化,不是某一個企業的任務,而是一群企業作用的結果。這個啟示或許就是,亞洲新興國家是否該有一種,不同於美國的模式來創造利潤,這種模式有強大的財力支撐,有信息通暢的商社作為先鋒,有優秀的製造企業攻城略地。

下轉27版

上接26版

經濟觀察報:日本財團注重建立企業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形成命運共同體,也就是日本企業文化中「和」的觀念。它強調互助、團結、合作、忍讓。但中國企業往往「打價格戰」,互相拆台,獨佔山頭,惡性競爭。兩國文化稟賦不同,企業文化有差異?

白益民:其實日本的財團可以說跟中國文化有密切的聯繫,我們知道徽商、晉商,在歷史上都跟日本之間有貿易往來,甚至人員往來。我們知道徽商在明朝以後主要做內貿,因為在明朝的中後期有一段時間他們是禁海的,在這之前推到宋朝,浙商和徽商的體系是一起在做國際貿易。在宋朝的時候溫州地區,包括浙江,是世界最發達的商業地區,佔了整個全球產值的60%以上。那時候浙商和日本的三井起源地區晉江國有很密切的來往,幾乎他們的關係如同一家人一樣,甚至我們聽說溫州話跟日語的發言有點接近。所以我們看溫州的企業、浙江企業的行為方式的時候,可以看到日本財團的影子,或者反過來說,日本財團的行為方式裡面會看到中國浙商、徽商的影子在裡面。

人口眾多、資源緊張、以製造業為主的中國,在很多方面都與日本非常相似,這是中國向日本學習的現實基礎。

經濟觀察報:那在文化層面上,中國是不是有適合財團生長的土壤?

白益民:日本從來都是講究「和」文化,這種文化基礎是源自中國的。像儒家、道家的「和思想」保持了漢家王朝400年的基業。這種文化基礎中國一直都有,包括現在的和諧思想也是。做小企業做的是產品,做中型企業做的是市場,做大企業做的是人才,而做超級企業就是大財團,做的是文化和哲學,這是不可否認的。

經濟觀察報:你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財團模式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

白益民:是。因為到了海外以後,你是一個財團,你可以有很多情報資源、人脈關係來共享,而現在是一家一家企業殺向海外,成本很高,風險很大。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