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業三大市場“十一五”期間全面紅火
鉅亨網新聞中心
“十一五”期間,以國內游為基礎,國內、入境、出境三大市場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旅游漸成民眾生活的重要內容。
據新華社12月2日報道,“十一五”期間,我國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旅游人才需求走高,每年新增直接就業逾50萬人,間接帶動數百萬人就業,這是旅游業紅火的一個寫照。
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說,“十一五”期間,以國內游為基礎,國內、入境、出境三大市場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旅游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業素質不斷提升,旅游漸成民眾生活的重要內容。
國家戰略“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2009年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正式頒布,這是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頒布后,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又一個國務院文件。
從海峽西岸經濟區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山東黃河三角洲……近年來,先后有25項國家戰略區域規劃將旅游業作為發展重點內容。“經過多年努力,旅游業已形成‘政府引導、部門聯動、條塊結合、分類指導’的大產業綜合推進的發展格局。”國家旅游局黨組成員、規劃財務司司長吳文學說。
從云南實施旅游二次創業到河南“旅游立省”,蘇浙京津等省市發放旅游消費券,各地對旅游業發展高度重視,已有27個省區市把旅游業確立為支柱產業。“十一五”期間,旅游業橫向、縱向合作進一步增強,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不斷提高。
拉消費促就業保發展的生力軍
入園游客7000萬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50萬人次——我國確定的上海世博旅游兩大人數目標,目前均超額實現,“十一五”最后一年旅游發展吃了顆“定心丸”。
國家旅游局為“十一五”收官之年確定的目標是:國內游21.5億人次,增長13%,國內旅游收入1.15萬億元,增長13%;入境旅游1.32億人次,增長5%,旅游外匯收入430億美元,增長8%;出境旅游5100萬人次,增長7%;旅游業總收入1.44萬億元,增長12%;新增旅游就業50萬人。在世博旅游超預期帶動下,這些目標都有望圓滿實現。
“十一五”期間,我國旅游“逆風飛揚”,作為亞洲第一大客源國,成為全球旅游業走出低谷的推動性力量。截至今年11月4日,大陸居民赴臺旅游超過百萬人次,全年有望接近120萬人次。
加快黃金發展期的戰略性轉型
在不久前舉行的世界旅游旅行大會上,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表示,當前中國旅游發展進入國家戰略體系,旅游業在迎來黃金發展期同時,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迅速擴張,產品結構性供給不足、服務模式落后等開始制約旅游業綜合功能發揮。邵琪偉強調,在“十一五”期間初步實現市場化基礎上,“十二五”時期旅游業必須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旅游業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旅游業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發展;加快旅游業改革開放,建設統一開放有序的旅游大市場;大力規范市場秩序,推動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完善旅游公共服務,加快推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旅游法》起草緊鑼密鼓,《國民休閑綱要》內容萬眾矚目,“十一五”期間開始的這些重大的基礎性工作,將在解決制約旅游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促進旅游業科學發展上發揮突破性作用。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