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專家:以制度安排解決小企業融資難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2009-09-07 18:02


專家認為,在下半年市場流動性明顯不如上半年的情況下,解決小企業融資難關鍵在於制度安排。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張春教授認為,我國金融體系的兩大不匹配性導致了小企業融資困難。

第一個不匹配性是儲蓄結構的特殊性造成資金供應和資金需求在期限和風險方面不匹配。由於我國的保障體系不夠完善,中國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的風險承受能力非常小。他們有大量的儲蓄放在銀行,這些儲蓄不能投資於風險比較高的領域。但另一方面,我國經濟增長尤其是中小企業需要大量長期的、有風險偏好的資金。我國的高儲蓄不一定能轉化為滿足企業需求的投資。

第二個不匹配性是大銀行有大筆閒置資金但無法輸送給最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指出,我國銀行業對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貸款的責任追究有偏差:貸款給國企的話,即便出了問題各方也比較寬容;但如果對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變成壞賬的話,就責任重大。除激勵機制問題,中小企業貸款難也有技術上的原因:中小企業財務報表不真實、不規範,規模小、穩定性差、抗風險能力低,缺少抵押、擔保物等等。

張春建議,解決第一個不匹配的對策是完善我國的社保體系,這不僅能從根本上擴大消費,對企業融資也有好處。要發展資本市場和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提高風險分配能力。

解決第二個不匹配的對策是發揮銀行間拆借市場的作用,多給小銀行和金融公司融資機會。也可考慮放寬對小銀行75%法定存貸比的限制而用其它方法控制風險,例如要求更高的資本充足率或核心資本充足率。

吳曉靈指出,如果無法從激勵機制上根本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起碼也應從技術層面鼓勵銀行為小企業貸款,例如給銀行一定的壞賬核銷和貸款撥備自主性。良好的撥備制度和核銷制度能真正落實利率覆蓋風險的原則,有利於銀行開拓新客戶,讓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服務。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