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漢光演習 究竟演了什麼?(下集)

鉅亨網新聞中心


漢光演習 究竟演了什麼?(下集) (李人岳報導)

國軍年度漢光廿八號演習4月中旬在全台各地展開,不過過程中引發「實兵不實彈」的爭議,馬總統在演習期間先出訪非洲,隨後又發生只花6分鐘視導部隊被質疑不重視國防,讓今年的漢光演習似乎新聞不斷。採訪漢光演習多年的軍事連線雜誌總編輯陳維浩指出,過去的漢光演習間有提振民心士氣和展現軍力的目的,一種方式是結合空降、登陸等科目進行大規模的實兵演練;另一種就是舉行實彈火力展示,他分析根據慣例,火力展示通常兩年舉行一次,所以總計28次漢光演習中剛好有14次,通常都會邀請中外武官、官員、地方人士參觀,歷任總統也會透過這樣的機會親自視導。


不過火力展示的場景往往是很粗糙、缺乏戰術思考的想定,對驗證武器可能有效果,卻無助於驗證國土防衛,加上陳水扁前總統後期被批評好大喜功,因此近年來已經取消這類集中式的實彈射擊,回歸各軍種的年度例行演訓,漢光演習逐漸轉變成本土防衛作戰計畫的實兵驗證,並且加入了對抗的型態。陳維浩說:『以前的漢光是集中在火力展示,過了兩三年後有折衷做法,就是把重砲保養射擊等等結合在反舟波射擊,過去幾年有這樣做法,就是把實彈射擊演練結合到實兵演練。這幾年因為又更強調訓練流路,又更打散回到原來的訓練流路,漢光就又轉型為對抗型態。』

因此面對外界「實兵不實彈」的質疑,陳維浩指出,既然是實兵的對抗演習,怎麼可能會使用實彈呢?陳維浩:『現在的做法多半是北中南三個作戰區,挑兩個擔任防衛軍,另一個就擔任攻擊軍,所屬部隊都打散到另外兩區擔任假想敵。當對面有真正的人、有假想敵衝過來,試想怎麼可能會使用實彈?』。陳維浩說,其實演習部隊在過程中也採用了制式的空包彈,而演習部隊為了滿足採訪媒體需要的聲光效果,也想出了使用煙火、大龍砲的怪招,讓演習官兵彷彿成了電影特效師。陳維浩直言,「實際符合演訓狀況對於外界來說不見得是好看的場面」。陳維浩說:『務實不代表一定好看,符合實際演訓狀況的,對外界來說不見得是好看的場面!尤其這幾年軍事電影也是一股主要潮流,大家所謂的「真實」其實是來自「電影場面」。只要有實彈就涉及安全,對以官僚組織的軍方來說就有一套非常複雜的安全規定,使用實彈的場合,需要申請的手續就非常複雜,要注意的環境背景因素就比較複雜,所以不是任何場合都可以打實彈,例如要打飛彈,空域就要管制,但如果頻率那麼高,一場漢光可能會要申請三、四次預演,絕對會有其他民怨產生。』

另一個引來爭議的焦點就是馬總統在漢光演習前夕出訪非洲友邦,遭媒體批評「國軍年度大演習,三軍統帥卻不在國內」,回國後終於在質疑聲中視察298旅跨區增援演練,不過面色鐵青、一語不發的出現在媒體前6分鐘,又遭批不甘不願,雖然國防部當下立刻澄清解釋,不過外界的質疑已經存在。雖然過去漢光演習從沒有發生過「演習期間三軍統帥不在家」的狀況,不過總統在演習期間是否應該在國內坐鎮,其實並非那麼絕對的問題。作為三軍統帥,責任是決定「打不打」,而非「如何打」;漢光是純技術面的軍事操演,不是政治決策兵推,總統本來就沒有角色。

而六分鐘快閃,說穿了更是媒體經過一週的喧囂、爭論和等待,等著看馬總統怎麼演的一齣戲,歸根究柢問題根本不是馬總統看了幾分鐘,而是長久以來對馬政府「不重視國防」的質疑。雖然馬總統一再強調從他上任以後,美國政府先後三度同意對台軍售,金額創歷年之最,他也多次對外籍訪賓重申採購F-16C/D與重要軍備的迫切性,但同樣在前四年任期中,馬總統只有三次公開視導國軍演訓行程;國防預算沒有一年超過GDP3%以上;募兵制在預算和人員招募困難的情況下匆促上路;今年二月參謀總長延任派令事件中,總統府以「沒有解職令就等於自動延任」的說法,讓參謀總長林鎮夷差點成了沒有派令的「黑官」,馬政府對於軍事事務的漠視與輕忽,實在很難不讓外界留下總統「不重視國防」的印象。

除了馬總統的形象處理出問題之外,軍方處理「實兵實彈」、「節能減碳」等質疑時的反應也讓軍方飽受批評,最後同意在明年的漢光演習中納入部份實彈射擊課目,軍事連線雜誌總編輯陳維浩認為,適度開放任民眾參觀演習,對實施募兵制之後更需要行銷自己的軍方來說是重要的宣傳手段之一,這已經是不可倒退的趨勢。

一年一度的漢光演習對軍方的部隊演訓和公關形象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在媒體焦點的背後,更加重要的是防衛計畫的驗證,究竟能否從實兵的演練中得到教訓,對軍方來說是真正「裡子」的問題,至於媒體報導角度造成軍方父子騎驢的窘境,則是公關層次的面子問題。正如陳維浩所說,演習不是演電影,符合演訓狀況的不見得是好看的畫面,如何兼顧面子裡子,對軍方、對馬總統和對媒體而言,都還要再學習。

文章標籤



Empty